[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及再生的一体化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2872.7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6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培玉;张国杰;徐英;孙映晖;刘继伟;张永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06 | 分类号: | B01D53/06;B01D53/32;F22B1/18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申艳玲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及再生的一体化装置和方法,本发明装置由水汽化装置、烟道气与水蒸气混合装置、气体电离器、二氧化碳收集及吸附剂再生装置、气固分离装置组成;通过烟道气加热,二氧化碳吸附,吸附剂循环再生,实现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捕集回收,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烟道气中回收低品位热能加热水和吸附剂,形成水蒸气促进二氧化碳吸,实现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循环利用,进而提高整个吸附工艺过程的能源效益。在烟道气与水蒸气混合装置中增设了气体电离器,使气体电离,促进气体的吸附。本发明具有设备简单,体积小,结构紧凑,投资低,吸附剂利用效率高的优点,适宜在燃煤电厂烟道气净化和二氧化碳收集中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再生 一体化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及再生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汽化装置、烟道气与水蒸气混合装置、气体电离器、二氧化碳收集及吸附剂再生装置、气固分离装置;所述水汽化装置,外部为正四棱台结构,上部中心设有烟道气入口,底部设有烟道气出口和水蒸气出口,侧面设有水补充口;装置内部分为内、中、外三层,外层的环状通道为烟道气通道,中层的环状通道为水通道,内层的通道为水蒸气通道,烟道气入口直接通往烟道气通道中,水补充口通过管道连接水通道,在水蒸气通道底部设有水蒸气出口;该装置下方连接烟道气与水蒸气混合装置;所述烟道气与水蒸气混合装置,该装置为长方体结构,顶部与水汽化装置的烟道气出口、水蒸气出口相通,底部中心设有混合气出口;该装置内部设有挡板,挡板分多层均匀平行设置;该装置外侧与气体电离器连接;该装置的内壁上设有绝缘层,以防止整个装置带电;该装置下方连接二氧化碳收集及吸附剂再生装置;所述二氧化碳收集及吸附剂再生装置的两侧分别连接二氧化碳‑旋风分离器和废气‑旋风分离器,二氧化碳‑旋风分离器和废气‑旋风分离器的顶部中心均设有气体出口,下端侧面设有吸附剂出口,与吸附剂出口相对一侧的上端设有气体进口;所述二氧化碳收集及吸附剂再生装置,由上、下两个腔室组成,上、下两个腔室由阻隔板隔开,上部腔室为长方体结构,下部腔室为半圆柱体,半圆柱体的半圆柱面与阻隔板相接,上部腔室分为夹层和中间层,夹层为保温层,上部腔室的左侧设有吸附剂补充口,上部腔室的右侧设有废气出口,废气出口连接废气‑旋风分离器;下部腔室的左侧底部设有二氧化碳出口,二氧化碳出口连接二氧化碳‑旋风分离器,二氧化碳收集及吸附剂再生装置中设有具有长锯齿的旋转齿轮,齿轮轴设置在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的连接面上,齿轮轴的两端固定在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的左右两侧壁上,且齿轮轴与阻隔板平行设置,通过齿轮旋转吸附剂在二氧化碳收集及吸附剂再生装置内进行循环;下部腔室的外侧为烟道气加热夹层,夹层底部中心设有烟道气入口,夹层侧面设有烟道气出口,该烟道气出口通过管道与水汽化装置连接;所述气体电离器包括放电极和集电极,烟道气与水蒸气混合装置内的第一层挡板为放电极,与放电极相对的另一侧的挡板为集电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1287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