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弯型材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02523.7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5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龚岳强;朱华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全能建模板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5/1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 |
地址: | 315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冷弯型材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矫直整平:将带状的金属板(1)用辊轮(2)进行矫直整平;b第一次冲孔:根据所需的孔径d和孔距h在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沿所述金属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冲压连接孔(4);c辊压弯折:将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进行多次辊压弯折形成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包含有沿所述金属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槽(51),所述连接孔(4)位于所述连接槽(51)的底部;e矫直:用辊轮(2)进行矫直;f切断:将金属板(1)切断成所需的长度规格。该种生产工艺生产效率高、节约成本且适用于建筑模板用型钢制造。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板 矫直 生产工艺 冷弯型材 连接槽 压弯 辊轮 整平 长度方向间隔 长度方向设置 冲压连接 建筑模板 生产效率 连接孔 冲孔 孔距 节约 制造 | ||
【主权项】:
1.冷弯型材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矫直整平:将带状的金属板(1)用辊轮(2)进行矫直整平;b第一次冲孔:根据所需的孔径d和孔距h在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沿所述金属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冲压连接孔(4);c辊压弯折:将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进行多次辊压弯折形成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包含有沿所述金属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槽(51),所述连接孔(4)位于所述连接槽(51)的底部;e矫直:用辊轮(2)进行矫直;f切断:将金属板(1)切断成所需的长度规格;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沿第一弯折线(A1)向下辊压弯折第一角度(β1),所述第一弯折线(A1)离所述金属板(1)的对应一侧的端线(B)的距离为s1,所述第一角度(β1)为锐角;(2)将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沿第二弯折线(A2)向上辊压弯折第二角度(β2),所述第二弯折线(A2)位于所述第一弯折线(A1)的内侧且离所述第一弯折线(A1)的距离为s2,所述第二角度(β2)为锐角;(3)将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沿第三弯折线(A3)向下辊压弯折第三角度(β3),所述第三弯折线(A3)位于所述第二弯折线(A2)的内侧且离所述第二弯折线(A2)的距离为s3,所述第三角度(β3)与所述第一角度(β1)大小相同;(4)将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沿第四弯折线(A4)向上辊压弯折第四角度(β4),所述第四弯折线(A4)位于所述第三弯折线(A3)与所述第二弯折线(A2)之间且离所述第三弯折线(A3)的距离为s4,且s4=s2,所述第四角度(β4)与所述第二角度(β2)大小相同;(5)将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沿第五弯折线(A5)向下辊压弯折第五角度(β5),所述第五弯折线(A5)位于所述第三弯折线(A3)的内侧且离所述第三弯折线(A3)的距离为s5,所述第五角度(β5)与所述第一角度(β1)大小相同;(6)将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沿第六弯折线(A6)向下辊压弯折第六角度(β6),所述第六弯折线(A6)位于所述第五弯折线(A5)与所述第三弯折线(A3)之间,所述第六弯折线(A6)离所述第五弯折线(A5)的距离为s6,且s6=s3‑s4,所述第六角度(β6)与所述第五角度(β5)大小相同;(7)将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沿第七弯折线(A7)向上辊压弯折第七角度(β7),所述第七弯折线(A7)位于所述第六弯折线(A6)与所述第三弯折线(A3)之间,所述第七弯折线(A7)离所述第六弯折线(A6)的距离为s7,且s7=s2,所述第七角度(β7)与所述第二角度(β2)的大小相同;(8)将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沿第八弯折线(A8)向上辊压弯折第八角度(β8),所述第八弯折线(A8)位于所述第五弯折线(A5)的内侧且离所述第五弯折线(A5)的距离为s8,且s8=s2,所述第八角度(β8)与所述第七角度(β7)的大小相同;(9)将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沿第九弯折线(A9)向上辊压弯折第九角度(β9),所述第九弯折线(A9)位于所述第七弯折线(A7)与所述第三弯折线(A3)之间,且所述第九弯折线(A9)离所述第七弯折线(A7)和第三弯折线(A3)的距离相等均为s9,所述第九角度(β9)为180度使得所述第一弯折线(A1)与所述第八弯折线(A8)、所述第二弯折线(A2)与所述第五弯折线(A5)、所述第三弯折线(A3)与所述第七弯折线(A7)、所述第四弯折线(A4)与所述第六弯折线(A6)互相重叠;所述连接孔(4)位于前述第二弯折线(A2)与第四弯折线(A4)之间,在该步骤中还包括步骤(10)第二次冲孔:在所述第五弯折线(A5)与所述第六弯折线(A6)之间冲压与所述连接孔(4)相互贯通的对应补充连接孔(4);(11)将所述金属板(1)的侧部沿第十弯折线(A10)向上辊压弯折第十角度(β10),所述第十弯折线(A10)位于所述第八弯折线(A8)的内侧并距离所述第八弯折线(A8)的距离为s10,且s10≥s1,所述第十角度(β10)为90度,所述第十弯折线(A10)上部的金属板(1)结构即所述的连接部(5),所述第七弯折线(A7)和第八弯折线(A8)之间的部分所述金属板(1)结构构成所述连接槽(5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全能建模板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全能建模板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0252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工位冲压平台
- 下一篇:一种模板紧固件折弯生产线及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