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酸蓄电池正、负极板等寿命极群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5411.4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1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庞明朵;王强民;李亚非;欧阳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1 | 分类号: | H01M50/531 |
代理公司: | 濮阳华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6 | 代理人: | 王传明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濮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铅酸蓄电池正、负极板等寿命极群。一种铅酸蓄电池正、负极板等寿命极群,包括多组串联连接的极板组,每个极板组由正极板和负极板并联连接,所述的相邻的极板组之间设置有AGM隔板,所述的负极板与极板链接汇流排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极群根据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板不同的反应机理,通过调整正、负极的板栅片的集流筋条的结构,促使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流随着要求合理的分布在正、负极板的各处,以此保证正、负极板上靠近集流体和远离集流体位置的活性物质同时释放能量,从而达到正、负极板等寿命的目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极板 寿命 | ||
【主权项】:
1.一种铅酸蓄电池正、负极板等寿命极群,包括多组串联连接的极板组,每个极板组由正极板(14)和负极板(13)并联连接,所述的相邻的极板组之间设置有AGM隔板(15),所述的负极板(13)与极板链接汇流排(1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板(13)由四片负极板栅片(1)连接组成,负极板栅片(1)包括负极极耳(4)和负极边框(5),所述的四片负极板栅片(1)两两平行且对称设置,相邻的负极板栅片(1)之间通过负极片连接部(3)连接,负极板栅片(1)的负极极耳(4)朝向两边的负极工艺挂耳(2)设置;所述的负极板栅片(1)还包括有若干条负极横筋(6)和若干条负极竖筋(7),负极横筋(6)和负极竖筋(7)交错设置形成网格,所述的负极竖筋(7)远离负极极耳(4)一侧紧靠负极边框(5)的为负极第一竖筋(11),所述的负极竖筋(7)挨近负极极耳(4)一侧紧靠负极边框(5)的为负极末条竖筋(10),负极第一竖筋(11)与负极边框(5)之间的间距和负极第一竖筋(11)与相邻的第二竖筋之间的间距相等,负极末条竖筋(10)与负极边框(5)之间的间距和负极末条竖筋(10)与其相邻的第N条负极竖筋之间的间距相等,从负极第一竖筋(11)与相邻的负极第二竖筋之间的间距至负极末条竖筋(10)与其相邻的第N条负极竖筋之间的连续的相邻负极竖筋(7)之间的间距呈均匀增加,所述的每条负极竖筋(7)本身从紧挨负极极耳(4)端到远离负极极耳(4)端呈拔摸减小宽度过渡;所述的负极横筋(6)远离负极极耳(4)一侧紧靠负极边框(5)的为负极第一横筋(8),所述的负极横筋(6)紧挨负极极耳(4)一侧紧靠负极边框(5)的为负极末条横筋(9),负极第一横筋(8)与负极边框(5)之间的间距和负极第一横筋(8)与相邻的负极第二横筋之间的间距相等,负极末条横筋(9)与负极边框(5)之间的间距和负极末条横筋(9)与其相邻的第N条负极横筋之间的间距相等,从负极第一横筋(8)与相邻的负极第二横筋之间的间距至负极末条横筋(9)与其相邻的第N条负极横筋之间的连续的相邻负极横筋(6)之间的间距呈均匀增加;所述的正极板(14)由四片正极板栅片(17)连接组成,正极板栅片(17)包括正极极耳(19)和正极边框(20),所述的四片正极板栅片(17)两两平行且对称设置,相邻的正极板栅片(17)之间通过正极片连接部(18)连接,正极板栅片(17)的正极极耳(19)朝向两边的正极工艺挂耳(16)设置;所述的正极板栅片(17)还包括有若干条正极横筋(21)和若干条正极竖筋(22),正极横筋(21)和正极竖筋(22)交错设置形成网格,所述的正极竖筋(22)远离正极极耳(19)一侧紧靠正极边框(20)的为正极第一竖筋(25),所述的正极竖筋(22)挨近正极极耳(19)一侧紧靠正极边框(20)的为正极末条竖筋(24),正极第一竖筋(25)与正极边框(20)之间的间距和正极第一竖筋(25)与相邻的正极第二竖筋之间的间距相等,正极末条竖筋(24)与正极边框(20)之间的间距和正极末条竖筋(24)与其相邻的第N条正极竖筋之间的间距相等,从正极第一竖筋(25)与相邻的正极第二竖筋之间的间距至正极末条竖筋(24)与其相邻的第N条正极竖筋之间的连续的相邻正极竖筋(22)之间的间距呈均匀减小,所述的每条正极竖筋(22)本身从紧挨正极极耳(19)端到远离正极极耳(19)端呈拔摸减小宽度过渡;所述的正极横筋(21)远离正极极耳(19)一侧紧靠正极边框(20)的为正极第一横筋(26),所述的正极横筋(21)紧挨正极极耳(19)一侧紧靠正极边框(20)的为正极末条横筋(23),正极第一横筋(26)与正极边框(20)之间的间距和正极第一横筋(26)与相邻的正极第二横筋之间的间距相等,正极末条横筋(23)与正极边框(20)之间的间距和正极末条横筋(23)与其相邻的第N条正极横筋之间的间距相等,从正极第一横筋(26)相邻的正极第二横筋之间的间距至正极末条横筋(23)与其相邻的第N条正极横筋之间的连续的相邻正极横筋(21)之间的间距呈均匀减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3541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倍率全极耳型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极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