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成域的数据包错误检测方法及错误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7421.3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0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敏悦;胡晓娅;柯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8/04 | 分类号: | H04W28/04;H04W28/06;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成域的数据包错误检测方法及错误检测装置。该数据包错误检测方法包括传输前在数据包的前后区域均插入生成域块,且位于前区域的生成域块插入位置同位于后区域的生成域块插入位置对称,形成前生成域块和后生成域块;接收插入有生成域块的数据包,并检测前生成域块的平均误码率和后生成域的平均误码率;根据前、后生成域的平均误码率及前后生成域的平均误码率比特差值比确定数据包错误类型。在传输的数据中,通过在待传输的数据中插入生成域,接收传输数据,并检测前、后生成域块中平均误码率和前后生成域块中平均误码率的比特差值比,根据这两个量确定数据传输过程中错误类型,实现错误类型的判断。 | ||
搜索关键词: | 平均误码率 数据包 错误检测 错误类型 错误检测装置 插入位置 传输 数据传输过程 接收传输 后区域 量确定 前区域 检测 对称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生成域的数据包错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10传输前在数据包的前后区域均插入生成域块,且位于前区域的生成域块插入位置同位于后区域的生成域块插入位置对称,形成前生成域块和后生成域块;其中,生成域块为在数据包中位置已知、内容已知的代码;S120接收数据包,提取插入的生成域块,并检测前生成域块的平均误码率和后生成域的平均误码率;S130根据前生成域的平均误码率、后生成域的平均误码率及前后生成域的平均误码率比特差值比确定数据包错误类型;步骤S130包括如下步骤:S131判断前生成域块的平均误码率Bal是否为0,若是,进入步骤S132,否则,进入步骤S133;S132判断后生成域块的平均误码率Bar是否小于在非冲突场景下后生成域块的平均误码率的最大值Bar‑MAX的大小,若是,则进入步骤S135若否,进入步骤S133;S133根据前生成域块的平均误码率和后生成域的平均误码率获得比特差值比BDR;S134将比特差值比BDR与在非冲突场景下比特差值比的最大值BDRn‑MAX和冲突场景下比特差值比的最小值BDRc‑MIN比较;若比特差值比BDR小于在非冲突场景下比特差值比的最大值BDRn‑MAX,则进入步骤S135;若比特差值比BDR大于冲突场景下比特差值比的最小值BDRc‑MIN,则进入步骤S136;若比特差值比BDR处于在非冲突场景下比特差值比的最大值BDRn‑MAX和冲突场景下比特差值比的最小值BDRc‑MIN之间,则进入步骤S137;S135判断错误为非冲突错误;S136判断错误为冲突错误;S137错误类型无法判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2742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