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米托蒽醌的半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6342.0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5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C221/00 | 分类号: | C07C221/00;C07C225/36 |
代理公司: |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7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米托蒽醌的半合成方法,通过一步法进行原料药的合成,然后进行后续的精制工艺,得到盐酸米托蒽醌药品,合成步骤简单,合成周期短,反应条件温和,产品产率高。 | ||
搜索关键词: | 米托蒽醌 半合成 盐酸米托蒽醌 反应条件 合成步骤 合成周期 一步法 原料药 产率 精制 合成 | ||
【主权项】:
1.一种米托蒽醌的半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原料药的合成: 在室温下,在250ml三颈瓶中加入10‑12g 的1,4,5,8‑四羟基蒽醌隐色体,然后用含氮气或氩气的气球排空250ml三颈瓶中的空气;② 排空250ml三颈瓶中的空气后,加入54‑66ml 的1,4二氧六环,开始搅拌,直至1,4,5,8‑四羟基蒽醌隐色体完全溶解于1,4二氧六环中;③ 完成上述②之后,在恒压滴定漏斗中加入32‑40g的N‑(2‑羟乙基)乙二胺,然后向250ml三颈瓶中滴加N‑(2‑羟乙基)乙二胺,在滴加过程中不断的搅拌,滴加时间为13‑18分钟,滴加结束后,得到糊状粘稠液体;④ 完成上述③后,将装有糊状粘稠液体的250ml三颈瓶放在水浴锅中加热,控制温度为50℃‑55℃,在该温度下反应2‑3小时,反应结束后,得到蓝褐色或蓝紫色油状液体,即产物D;⑤ 将得到的产物D倒入具塞广口瓶中,并加入150‑200ml无水乙醇,并记录此时的液体刻度,然后将具塞广口瓶放入到水浴锅中,控制热温度为55℃—60℃,并不断的向具塞广口瓶中通入用无水硫酸钙干燥过的干燥氧气,并且在55℃—60℃温度下,缓慢氧化4‑6小时,直至反应液体的颜色转变为亮蓝色;⑥ 将得到的亮蓝色液体放冷至室温,并在具塞广口瓶中补充乙醇余量,直到上述⑤的液体刻度,在室温下静置12‑36小时,然后将亮蓝色液体倒入布氏漏斗中进行减压抽滤得到蓝色原料药晶体,即产物E;步骤二、原料药的精制:① 在烧杯中,按照无水乙醇与正己烷的体积比为3:1的比例配制混合液150ml‑200ml;② 称取8‑12g的产物E,倒入具塞三颈瓶中,然后向具塞三颈瓶中倒入上述①中的混合液,将具塞三颈瓶放入水浴锅中,进行搅拌溶解,溶解温度控制为53‑56℃,完全溶解后,再向具塞三颈瓶中加入活性炭,不断地搅拌并进行热回流,热回流的温度控制为65‑70℃,热回流的时间控制为15‑30分钟,热回流结束后,立即进行减压抽滤,得到滤液,将得到的滤液放冷,通过冰浴过夜析出晶体,然后进行减压抽滤得到药品晶体;③ 再次配置上述①中的混合液,然后对得到的药品晶体进行多次冲洗,直至产品中无肉眼可见的红褐色色斑蓝色晶体有明显光泽,并成均匀颗粒状,,冲洗结束后将晶体放在恒温干燥箱中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05℃,烘干时间为1.8‑2.2小时,烘干结束后得到精制后的药品,即盐酸米托蒽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29634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