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多级减振及位移二次放大的装配式复合耗能钢梁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8259.6 | 申请日: | 201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3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闫维明;王宝顺;何浩祥;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E04B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可多级减振及位移二次放大的装配式复合耗能钢梁柱结构,包括:装配式钢梁、装配式钢柱、耗能墙、槽口、门窗洞口、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立式移动位移撑、位移放大杆、L型固定支架、U型滑动杆、耳板、齿轮转轴、销栓、螺栓、前后盖板、扇形槽口、柱型承块、限位转动板、环形凹槽、抗剪键、剪切块、外圆环、低屈服点钢、内限位环。该装配式复合耗能钢梁柱结构中的复合耗能装置通过剪切块的剪切变形和低屈服点钢的屈服耗能,耗能机理明确,实现了多级控制耗能,充分发挥了各耗能部分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并且对结构层间水平位移进行了二次放大,提高了耗能的效率,能够有效的减轻钢结构主体损伤和破坏,且在震后或损伤后易于更换。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位移 二次 放大 装配式 复合 耗能 钢梁 结构 | ||
【主权项】:
1.可多级减振及位移二次放大的装配式复合耗能钢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装配式钢梁(1)、装配式钢柱(2)、耗能墙(3)、槽口(4)、门窗洞口(5)、上连接板(6)、下连接板(7)、立式移动位移撑(8)、位移放大杆(9)、L型固定支架(10)、U型滑动杆(11)、耳板(12)、齿轮转轴(13)、销栓(14)、螺栓(15)、前后盖板(16)、扇形槽口(17)、柱型承块(18)、限位转动板(19)、环形凹槽(20)、抗剪键(21)、剪切块(22)、外圆环(23)、低屈服点钢(24)和内限位圆环(25);装配式钢梁(1)和装配式钢柱(2)相互焊接,耗能墙(3)通过销栓(14)固定在装配式钢梁(1)和装配式钢柱(2)形成的框架结构中;槽口(4)、门窗洞口(5)设置在耗能墙(3)上;复合耗能装置与下连接板(7)固结,复合耗能装置通过齿轮转轴(13)与U型滑动杆(11)连接,位移放大杆(9)的上部与立式移动位移撑(8)的一端通过耳板(12)连接,位移放大杆(9)的中上部与L型固定支架(10)通过一块耳板(12)连接,位移放大杆(9)下部与U型滑动杆(11)通过另一块耳板(12)连接;立式移动位移撑(8)的另一端与上连接板(6)固结,耗能墙(3)分布在复合耗能装置的两侧,耗能墙(3)分别与上连接板(6)和下连接板(7)固结,上连接板(6)和下连接板(7)与装配式钢梁(1)通过螺栓(15)连接;复合耗能装置的组成为:前后盖板(16)分别扣在限位转动板(19)的两个表面上,前后盖板(16)内侧与限位转动板(19)两侧均开设相对的环形凹槽(20),形成腔体;抗剪键(21)设置在环形凹槽(20)与前后盖板(16)之间,剪切块(22)嵌入到形成的腔体中;齿轮转轴(13)穿过前后盖板(16)和限位转动板(19),预压紧前后盖板(16)、限位转动板(19)和剪切块(22),并且齿轮转轴(13)与限位转动板(19)不能发生转动;齿轮转轴(13)与前后盖板(16)能发生转动,低屈服点钢(24)的两端分别与外圆环(23)和内限位圆环(25)固结,外圆环(23)和前后盖板(16)之间固结,内限位圆环(25)紧挨着限位转动板(19),并能够发生转动;前后盖板(16)的外围周向设有扇形槽口(17);前后盖板(16)安装在柱型承块(18)上;位移放大杆(9)与L型固定支架(10)通过耳板铰接,并且耳板铰接的位置位于层间的中上部,确保层间水平位移被第一次放大;通过齿轮转轴(13)与限位转动板(19)之间固结,利用限位转动板(19)的半径大于齿轮转轴(13)的半径,确保层间水平位移被第二次放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24825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