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无线信道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7829.7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2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杨锦;吴炳洋;崔梦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7/391 | 分类号: | H04B17/391;H04B7/0413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许小莉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无线信道建模方法。本发明首先对用户反馈的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估计的信道参数;然后根据二维图像得到散射体的三维地理信息,并对它们进行聚类,最后将信道参数、地理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接收信号作为输出,训练得到非线性时变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方法在可接受的复杂度内得到更加准确的信道模型,能够满足未来5G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大规模MIMO技术、频带扩展、高移动性等场景的信道建模需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神经网络 无线 信道 建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采集信道环境;第二步:根据几何关系计算第j(j=1,...,N)基站端天线元与第i(i=1,...,M)个用户端天线元之间LOS路径的水平离开角度
垂直离开角度
水平到达角度
垂直到达角度
以及基站端天线与用户端天线的距离Dij,其中
第三步:根据用户端的接收信号估计第i个用户端天线元和第j个基站端天线元之间的信道参数
其中L表示每对发送端天线元和接收端天线元之间的信号经过了L条路径,
是第l(l=1,...,L)个估计出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信道参数向量,其中
为估计的相对时延,
为估计的垂直面上的到达角度,
为估计的水平面上的到达角度,
为估计的复幅度;第四步:用户端上传传播环境的全景照片,使用Google Sketchup软件,新建照片匹配,调整轴线,然后导出三维模型,得到.dae文件,从.dae文件中解析出散射体的个数K和每个散射体中心的位置信息,记为S={S1,...,SK},其中Sk=(xk,yk,zk)为第k(k=1,...,K)个散射体中心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第五步:将估计的第i个用户端天线元和第j个基站端天线元之间的信道参数
标准化并聚类为K个MPC(Multi Path Component,多径分量)集群
每个集群由大量经过不同路径传播的电磁波组成;第六步:将第四步中得到的K个散射体位置信息与第五步中得到的K个MPC集群进行映射;第七步:利用非线性时变神经网络得到信道模型:非线性时变神经网络的训练集表示为{(x1(t),h1(t)),...,(xk(t),hk(t))|t∈Dobserve},其中Dobserve为观测时间,k为用户个数,![]()
为t时刻下估计的所有基站端天线元和用户端天线元对的信道参数集合,S(t)为t时刻下环境中散射体的位置,P(t)为t时刻基站端和用户端天线的位置,h(t)为t时刻下接收天线的信道冲击响应;神经网络的结构如图1所示,有MNK+K+(M+N)个输入神经元,MN个输出神经元,n1,...,nQ表示第1,...,Q层的神经元数目,Q表示输出层,
和
分别表示第q层第i个神经元的加权输入和激励输出,f(·)表示激活函数,神经网络输出表示为:hm(t)=f(x(t),w(t))为了使网络的输出更加准确地描述真实值,建立如下的误差指标函数:
神经网络权值的更新规则为:w(t+1)=w(t)‑[JT(t)J(t)+μ(t)I]‑1JT(t)e(t)其中调节因子μ(t)>0,令
在误差指标函数Ek(w(t+1))>Ek(w(t))时,
否则
J(t)是误差指标函数Ek(w(t))的雅各比行列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77829.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对多天线毫米波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 下一篇:矿用广播通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