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氧化锌/银纳米线杂化网络的柔性多功能传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7762.7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1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岚;刘海州;陈松;巫运辉;刘书奇;王萍萍;董旭初;彭健;郑荣敏;邓智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1/44 | 分类号: | D06M11/44;D06M11/83;G01D5/16;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冯振宁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氧化锌/银纳米线杂化网络的柔性多功能传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棉纤维浸渍于氧化锌纳米颗粒凝胶液中,取出、干燥,得到氧化锌纳米颗粒包覆的棉纤维;再将得到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包覆的棉纤维置于氧化锌反应前驱液中,经水热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得到氧化锌纳米线包覆的棉纤维;最后将得到的氧化锌纳米线包覆的棉纤维浸渍于银纳米线分散液中,浸渍吸附银纳米线,取出、干燥,得到所述基于氧化锌/银纳米线杂化网络的柔性多功能传感纤维。本发明的柔性多功能传感纤维对外界压力、湿度以及温度均具有高响应性,在柔性可穿戴设备、仿人体电子皮肤、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以及健康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运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氧化锌 纳米 线杂化 网络 柔性 多功能 传感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氧化锌/银纳米线杂化网络的柔性多功能传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棉纤维浸渍于氧化锌纳米颗粒凝胶液中,取出、干燥,得到氧化锌纳米颗粒包覆的棉纤维;(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包覆的棉纤维置于氧化锌反应前驱液中,经水热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得到氧化锌纳米线包覆的棉纤维;(3)将步骤(2)得到的氧化锌纳米线包覆的棉纤维浸渍于银纳米线分散液中,浸渍吸附银纳米线,取出、干燥,得到包覆氧化锌/银纳米线双纳米线杂化网络的棉纤维,即所述基于氧化锌/银纳米线杂化网络的柔性多功能传感纤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7776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