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液滴尺寸不依赖流量的微流控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6538.6 | 申请日: | 2018-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3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赵淼;赵静;逄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液滴尺寸不依赖流量的微流控芯片,属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该微流控芯片突出界面张力及几何构型对液滴生成的影响,减小液滴尺寸对速度的依赖性。该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层通道结构,中间层和下层通道结构。上层通道由离散相通道、连续相通道、液滴生成腔、液滴观测腔连接组成;同时利用田口法减少试验次数,确定液滴生成腔的最优几何参数结构。本芯片使得液滴能均一稳定生成,不依赖两相流量的变化,有助于突破液滴生成的驱动限制,扩大芯片性能维持稳定的速度范围,使微液滴两相流能够适用于不同的驱动条件。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芯片 液滴 液滴生成 上层通道 芯片 几何参数 几何构型 驱动条件 驱动限制 下层通道 性能维持 连续相 两相流 微液滴 中间层 减小 均一 两相 观测 试验 | ||
【主权项】:
1.一种可实现液滴尺寸不依赖流量的微流控芯片,该微流控芯片为一种基于界面张力诱导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该微流控芯片基于界面张力诱导下的微通道结构通过改变几何参数,得到最优的参数结构;该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层微通道(1)、中间层薄膜(2)、下层微通道(3);上层微通道(1)包括离散相通道(4)、离散相入口(5)、连续相通道(6)、连续相入口(7)、驱动相通道(8)、驱动相入口(9)、液滴生成腔(10)、主通道(11)、液滴观测腔(12)、出口(13);下层微通道(3)包括凹槽(14);离散相通道(4)和连续相通道(6)一端分别连接离散相入口(5)和连续相入口(7);离散相通道(4)和连续相通道(6)另一端共同连接在液滴生成腔(10)上;液滴生成腔(10)另一端连接主通道(11);驱动相入口(9)连接驱动相通道(8)后与主通道(11)共同连接在液滴观测腔(12)的一端;液滴观测腔(12)另一端连接出口(13);上层微通道(1)和中间层薄膜(2)通过紫外线等离子键合机进行键合连接,再将下层微通道(3)中的凹槽(14)对准上层微通道(1)的液滴生成腔(10),将下层微通道(3)与中间层薄膜(2)进行键合连接;在下层微通道(3)中通入PDMS预制试剂,对上层微通道(1)进行施压,利用热固法将PDMS预制试剂进行固定,在液滴生成腔(10)的底部形成弧形壁面;两相流体流动时,通道弧形壁面使离散相在前后两端的曲率不同,当拉普拉斯压力差无法继续被界面变形平衡时,离散相形成液滴;离散相形成液滴过程中,由于流动阻力相对小,界面张力起主导作用,决定液滴断裂的临界条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7653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