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身份识别与谐振解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3091.6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3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李玉梅;杨庆新;冯绍杰;霍柯;刘哲;董维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80 | 分类号: | H02J50/80;H02J50/1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成运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身份识别与谐振解耦方法,包括身份识别方法和谐振解耦方法;所述身份识别方法是指在电能传输的能量通道建立之前,使发射线圈、接收线圈的谐振频率按照伪随机码序列发生随机的同步跳变,当电能发射与接收双方的跳频时钟、跳频频率、跳频序列完全一致时,建立能量通道;所述谐振解耦方法为按照预定规则跳变工作频率,切断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发射端与非法接收端谐振线圈之间的耦合磁场。本发明能够简化身份识别与谐振解耦整体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改善了系统性能并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谐振 无线 电能 传输 技术 身份 识别 方法 | ||
所述身份识别方法是指在电能传输的能量通道建立之前,使发射线圈、接收线圈的谐振频率按照伪随机码序列发生随机的同步跳变,当电能发射与接收双方的跳频时钟、跳频频率、跳频序列完全一致时,建立能量通道;
经过多次身份识别过程,识别出非法接收端后,进入谐振解耦过程;
所述谐振解耦方法为按照预定规则跳变工作频率,切断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发射端与非法接收端谐振线圈之间的耦合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身份识别与谐振解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订规则是指发射端与合法接收端控制器所共有的且相同的频率跳变规律,其主要由伪随机码转换为的单片机开断控制码构成,此规则属于程序部分预置在单片机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身份识别与谐振解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之前,当发射端接收到接收端的供电请求时,首先由接收端的个数确定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单源单用户模式还是单源多用户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身份识别与谐振解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源单用户模式,身份识别与谐振解耦的具体方法为:首先按照伪随机码的跳频方法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如为合法用户,则进行正常无线能量传输;如检测到非法用户,电源发射端按照预定规则跳变工作频率来进行谐振解耦;
然后再次检测“非法”用户是否仍能接收电能,如果仍然能,则继续跳频进行深度解耦,直至切断该用户的电能无线传输通道;
若通过谐振解耦的方式始终未能将非法用户切断,则关闭射频功放,停止无线电能传输,并发出警报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身份识别与谐振解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源多用户模式,身份识别与谐振解耦的具体方法为:首先计算当前各个接收端设备接收到的功率之和,当合法用户接收到的功率之和与发射功率存在较大差距,则认为系统的传输效率异常,即可认为存在非法用户;
非法用户存在时,无线电能传输发射端以群发方式通知合法用户按照伪随机码方式跳频,然后再检测传输效率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则继续跳频,直至“非法”用户无法接收到电能,从而在不影响和中断合法用户正常电能传输的情况下实现谐振解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2309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