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氨厌氧发酵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5989.0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5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乔玮;董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2 | 分类号: | C12M1/02;C12M1/107;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厌氧发酵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脱氨厌氧发酵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脱酸罐(2)、脱氨罐(3)、气体循环泵(4)、气体回流曝气管(5)、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第二搅拌器(7)、进料管(8)、原料罐(10)以及第一搅拌器(12)。该装置通过设置气体回流曝气管实现气体回流。本发明的脱氨厌氧发酵方法,通过降低厌氧发酵罐中的氨氮浓度,进而解除氨氮对厌氧微生物的不利影响,提高厌氧发酵的效率。 1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回流 厌氧发酵 脱氨 厌氧发酵系统 厌氧发酵罐 搅拌器 曝气管 氨氮 气体循环泵 厌氧微生物 进料管 脱氨罐 原料罐 酸罐 | ||
所述原料罐(10)的侧壁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形成水浴夹层;
所述第一搅拌器(12)包括第一电机(11)和第一搅拌叶轮(16);所述第一电机(11)的第一电机轴(15)位于原料罐(10)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轴(15)上设有搅拌叶轮(16);
原料罐(10)与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通过进料管(8)连通;其中,进料管(8)的进料端与原料罐(10)的底部连通;进料管(8)穿过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的盖且进料管(8)的出料端位于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内部的底部;所述进料管(8)上设有进料蠕动泵(9);
所述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的侧壁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形成水浴夹层;
所述第二搅拌器(7)包括第二电机(20)和第二搅拌叶轮(21);所述第二电机(20)的第二电机轴(22)位于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机轴(22)上设有第二搅拌叶轮(21);所述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上设有集气管(27),所述集气管(27)用于排气;
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通过气体回流曝气管(5)与脱酸罐(2)连通;所述气体回流曝气管(5)的进气端穿过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的盖,且位于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的底部;气体回流曝气管(5)的出气端位于脱酸罐(2)内的顶部;
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通过进气管(24)与气体循环泵(4)连通;所述进气管(24)的进气端穿过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的盖,且位于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内的顶部;
所述气体循环泵(4)通过第一排气管(25)与脱氨罐(3)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25)的出气端位于脱氨罐(3)内的底部;脱氨罐(3)通过第二排气管(26)与脱酸罐(2)连通;其中,第二排气管(26)的进气端位于脱氨罐(3)内顶部,第二排气管(26)的出气端位于脱酸罐(2)内的底部;
所述脱酸罐(2)内为水、碱溶液或除酸剂溶液;
所述脱氨罐(3)内为浓磷酸溶液或浓硫酸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氨厌氧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罐(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水浴出水口(13)、第一水浴进水口(17)以及第一出料口(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氨厌氧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轮(16)为两组,两组第一搅拌叶轮(16)沿第一电机轴(15)的轴向平行布置于第一电机轴(15)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氨厌氧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侧壁上设有第二水浴出水口(18)、第二水浴进水口(23)以及第二出料口(1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氨厌氧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叶轮(22)为两组,两组第二搅拌叶轮(22)沿第二电机轴(22)的轴向平行布置于第二电机轴(22)上。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脱氨厌氧发酵系统进行脱氨厌氧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进行脱氨厌氧发酵前,关闭集气管(27);
a)沼气产生:将原料的TS调至8~15%后,手动加入原料罐(10)中;通过向原料罐(10)的水浴夹层循环注入温度为2~8℃的水,形成恒温水浴条件;原料罐(10)中的原料通过第一搅拌器(12)的搅拌保持均匀;
原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搅拌后,在进料蠕动泵(9)的作用下,通过进料管(8)定量地从原料罐(10)进入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
进入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的原料,通过第二搅拌器(7)的搅拌进一步混合均匀;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中的原料的TS为8~15%;通过向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的水浴夹层中注入温度为33~38℃的水,对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进行保温;至此,产生沼气;同时伴随着氨气的产生;
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原料在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50天;
b)沼气脱氨:气体循环泵(4)将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中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抽出,通过进气管(24)和第一排气管(25)进入脱氨罐(3)中,脱氨罐(3)中的浓磷酸溶液或浓硫酸溶液与沼气中的氨气反应,完成沼气脱氨;
所述气体循环泵(4)的抽出速率为5~30L/min;
气体循环泵(4)的开启频率为以每间隔一分钟的频率,每小时开启10~40分钟;
c)去除脱氨后气体中残留的酸:当气体经过脱氨罐(3)脱氨后,将通过第二排气管(26)进入脱酸罐(2)中进行除酸;
d)曝气搅拌:经过步骤c)后的气体通过气体回流曝气管(5)回流到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中,对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内的原料进行曝气搅拌;
经过曝气搅拌,原料中含有的氨氮将加速转化为氨气并从原料中溢出;
溢出的氨气继续经过步骤b)和步骤c)进行处理;
e)发酵结束:关闭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打开集气管(27),通过集气管(27)对全混式厌氧发酵罐(6)内的气体进行排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氨厌氧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厌氧发酵为中温发酵或高温发酵;采用中温发酵时,发酵温度为33~38℃;采用高温发酵时,发酵温度为50~60℃。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氨厌氧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氨气与脱氨罐(3)内的浓磷酸溶液或浓硫酸溶液反应后,以铵盐的形式存在;当脱氨罐(3)内铵盐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对其进行回收。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氨厌氧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除酸方式采用水洗除酸,具体过程为:所述脱酸罐(2)内为水,进入脱酸罐(2)的气体中的酸溶解于脱酸罐(2)的水中。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0598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用菌搅拌装置
- 下一篇:基于柔性膜的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