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射频吸引手术刀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0315.X | 申请日: | 2018-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9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晓华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90/30;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0 重庆市沙坪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射频吸引手术刀,包括刀具组件、手柄组件、注水组件、活检组件和照明组件,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本体和握把,所述刀具组件设置于手柄组件的本体前端,所述注水组件设置于手柄组件的本体上端,所述活检组件设置于手柄组件的本体后端,所述照明组件设置于手柄组件的握把前端。本发明可应用于普外科、胸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头颈外科、骨外科、耳鼻喉外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乳腺外科、小儿外科、腹外科、胰腺外科、消化外科、血管外科、内分泌外科、整形外科、肿瘤科、美容科、烧伤科、检验科、儿科和妇科等科室,可以实现术中的组织吸引、活检取样、照明、生理盐水注水和低频直流电蓄电等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手柄组件 外科 刀具组件 照明组件 注水组件 手术刀 外科手术 射频 握把 整形外科 肿瘤科 低频直流电 吸引 肛肠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神经外科 生理盐水 头颈外科 小儿外科 血管外科 胰腺外科 组件设置 内分泌 上端 腹外科 骨外科 检验科 美容科 普外科 烧伤科 胸外科 取样 蓄电 儿科 妇科 注水 消化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射频吸引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吸引手术刀包括刀具组件、手柄组件、注水组件、活检组件和照明组件,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本体和握把,所述刀具组件设置于手柄组件的本体前端,所述注水组件设置于手柄组件的本体上端,所述活检组件设置于手柄组件的本体后端,所述照明组件设置于手柄组件的握把前端,其中:所述刀具组件包括刀头和刀管;所述刀头设置为碗状结构,所述碗状结构的碗缘设置为电极头,所述电极头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与负电极的弧长比为7:2,所述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设置有陶瓷绝缘片,所述陶瓷绝缘片沿碗沿顺时针方向凸起,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沿碗壁延伸连接至刀管,所述碗状结构的碗底开设有上下并排的注水孔和排废孔,所述注水孔与排废孔的孔径比为2:9,所述排废孔的中心开设有取样孔,所述排废孔与取样孔的孔径比为3:1,所述注水孔、排废孔和取样孔的孔口突出程度依次减小;所述刀管设置为平行的两段,所述平行的两段之间通过弯折部连接,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角度a=48.2°,所述刀管内设置有第一管内布线通道、第二管内布线通道、管内注水通道、管内排废通道和管内取样通道,所述第一管内布线通道、第二管内布线通道、管内注水通道、管内排废通道和管内取样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正电极、负电极、注水孔、排废孔和取样孔连通,所述第一管内布线通道、第二管内布线通道、管内注水通道、管内排废通道和管内取样通道的另一端与手柄组件连通;所述手柄组件包括外壳、拨轮、第一柄内布线通道、第二柄内布线通道、柄内注水通道、柄内排废通道、柄内取样通道、第一线路管、第一电路板、第二线路管、第二电路板、注水接口、滤清滚筒、滤清管、齿轮连接座、第一锥齿轮、中空螺杆、螺套、连接帽、引流针管、弯折导管、第一橡胶膜、第二橡胶膜、导管安装座、排废安装座、排废接口、微电机、第二锥齿轮、第三电路板、第一按键、支撑板、滑槽、固定栓、弹簧、第三线路管、第三电路板、光电接口、柄内导光筒、柄内导光束、柄内光学管、柄内光学通道、第五电路板、第四线路管、第六电路板、光学模组、第五线路管、第七电路板、第六线路管、第二按键、推杆、键槽、电池仓、蓄电池、平衡块、抵簧、第八电路板、第七线路管、第九电路板、第八线路管、第十电路板、第九线路管、第十线路管、第十一线路管、第十二线路管、第十三线路管、第十一电路板、第十四线路管、第十二电路板、第十五线路管、第十三电路板、第十六线路管、线缆接口、第一指扣、第二指扣、第三指扣、第四指扣和电池仓盖;所述拨轮连接在刀具组件与手柄组件之间,用于在周向外力作用下带动刀具组件周向旋转;所述第一柄内布线通道、第二柄内布线通道、柄内注水通道、柄内排废通道和柄内取样通道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管内布线通道、第二管内布线通道、管内注水通道、管内排废通道和管内取样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柄内布线通道和第二柄内布线通道的另一端均连接到第一线路管,所述第一线路管朝下方延伸连接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朝后方延伸连接到第二线路管,所述第二线路管朝后下方延伸连接到第二电路板;所述柄内注水通道设置于手柄组件的本体上端,并沿所述外壳内壁延伸连通至注水接口,所述注水接口的管体与所述外壳形成的夹角b=48.2°;所述柄内取样通道的另一端朝后方延伸插入滤清滚筒的前端,所述滤清滚筒的筒壁上沿轴向设置有4排滤孔,所述滤孔之间的间隙从前至后逐渐变密,所述滤清管的一端插接在滤孔上;所述柄内排废通道的另一端朝后方延伸经过滤清滚筒与排废安装座连通,所述排废安装座设置在手柄组件的本体后端,所述排废安装座与排废接口连通,所述排废接口用于与外部排废抽吸管连接,所述滤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柄内排废通道连通;所述齿轮连接座固定设置在滤清滚筒的后端,所述第一锥齿轮安装在齿轮连接座上;所述中空螺杆穿过第一锥齿轮和齿轮连接座的中心,并插接入滤清滚筒的后端,所述螺套套接在中空螺杆的外部,所述连接帽固定设置在螺套的后端,所述引流针管固定设置在连接帽上并部分伸入中空螺杆的内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时,一方面通过齿轮连接座带动滤清滚筒周向旋转,另一方面带动中空螺杆周向旋转,进而带动螺套轴向移动,进而通过连接帽带动引流针管轴向移动;所述弯折导管的前端口与引流针管同轴对应设置,所述弯折导管的后端口设置在导管安装座上,所述导管安装座设置在手柄组件的本体后端,所述弯折导管的前端口在竖直方向上高于其后端口,所述第一橡胶膜和第二橡胶膜一前一后设置于弯折导管的前端内,并独立密封弯折导管的通道;所述微电机设置在手柄组件的握把上端,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在微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三电路板设置在微电机的下端,所述微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按键设置在手柄组件的握把后端,所述第一按键与支撑板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3个滑槽,所述滑槽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c=45°,所述固定栓固定设置在外壳内壁并穿设于滑槽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固定栓和滑槽的一端壁;所述第三电路板连接到第三线路管,所述第三线路管朝下方延伸连接到第四电路板,所述支撑板与第四电路板触动连接,用于向第四电路板输入按键指令;所述光电接口设置在手柄组件的握把前端并与所述照明组件连接,所述柄内导光筒和柄内光学管设置在握把内并固定连接在光电接口上,所述柄内导光束设置在柄内导光筒内,所述柄内光学通道设置在柄内光学管内;所述柄内导光束的后端连接到第五电路板,所述第五电路板连接到第四线路管,所述第四线路管朝后方延伸连接到第六电路板;所述柄内光学管的后端连接到光学模组,所述光学模组的后端连接到第五线路管,所述第五线路管朝后方延伸连接到第七电路板,所述第七电路板通过第六线路管连接到第六电路板;所述手柄组件的握把的侧面中部开设有键槽,所述第二按键滑动设置于键槽中,所述第二按键与推杆传动连接,所述推杆与第六电路板触动连接,用于向第六电路板输入按键指令;所述电池仓设置在手柄组件的握把下部,所述蓄电池设置于电池仓上部的电池盒内,所述平衡块设置于电池仓下部,所述平衡块的重量为手柄组件总重量的三分之一;所述抵簧有四个,所述抵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池盒和平衡块,当所述电池仓盖关闭时,所述抵簧处于压缩状态以紧固电池盒,当所述电池仓盖打开时,所述平衡块受重力下落拉动抵簧,抵簧处于拉伸状态以拉出电池盒;所述电池仓的上部连接到第八电路板,所述第八电路板连接到第七线路管,所述第七线路管朝上延伸连接到第九电路板,所述第九电路板连接到第八线路管,所述第八线路管朝上延伸依次连接到第十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所述第十电路板分别连接到第九线路管和第十线路管,所述第九线路管的一端朝上延伸连接到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九线路管的另一端朝下延伸连接到线缆接口,所述第七电路板连接到第十一线路管,所述第十一线路管朝后延伸连接到第十线路管的一端,所述第十线路管的另一端朝下延伸连接到线缆接口,所述第十一线路管朝后延伸连接到第十二线路管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线路管的另一端朝下延伸连接到线缆接口,所述第十一线路管连接到第十三线路管,所述第十三线路管朝上延伸连接到第十一电路板,所述第十一电路板连接到第十四线路管,所述第十四线路管朝上延伸连接到第十二电路板,所述第十二电路板连接到第十五线路管,所述第十五线路管朝上延伸连接到第十三电路板,所述第十三电路板连接到第十六线路管,所述第十六线路管朝下延伸连接到第十一线路管;所述外壳在手柄组件的握把前端的位置设置有自上而下的四个内凹指扣,分别为第一指扣、第二指扣、第三指扣和第四指扣,其中第一指扣、第二指扣、第三指扣和第四指扣的宽度依次减小;所述注水组件包括溶液瓶、推拉环和注水端,所述推拉环单自由度移动设置于溶液瓶的瓶尾,所述注水端开设于溶液瓶的瓶口,所述注水端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手柄组件的注水接口的内壁设置有与注水端的外壁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溶液瓶包括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滑轨、第一溶液腔、第二滑轨、第二溶液腔、隔离壁、限位件、气压腔、气嘴和气阀;所述溶液瓶的前内壁、第一活塞和隔离壁包围形成密封的位于溶液瓶前部的第一溶液腔,所述溶液瓶的前内壁、第二活塞和隔离壁包围形成密封的位于溶液瓶前部的第二溶液腔,所述第一溶液腔与第二溶液腔的容积比为17:21,所述第一溶液腔用于容纳饱和盐水,所述第二溶液腔用于容纳蒸馏水,所述第一滑轨有4条且均匀分布于第一溶液腔的周向,所述第一活塞可沿第一滑轨作轴向运动,所述第二滑轨有4条且均匀分布于第二溶液腔的周向,所述第二活塞可沿第二滑轨作轴向运动,所述限位件沿溶液瓶径向设置于隔离壁上以限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轴向运动,所述溶液瓶的瓶口与瓶身的交界处径向对齐于限位件,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溶液瓶的后内壁包围形成密封的位于溶液瓶后部的气压腔,所述气压腔的压力大于第一溶液腔和第二溶液腔的压力时可分别推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朝瓶口作轴向运动,所述溶液瓶的尾部形成有向内凹陷的管型凹部,所述气嘴有2个且分别贯通开设于管型凹部的任意两处以将气压腔与外部连通,所述气阀可开闭式设置于气嘴上;所述推拉环包括推拉柱、肋条和密封塞,所述肋条设置于推拉柱的外壁,所述管型凹部的外壁形成有与肋条配合的滑槽,所述密封塞设置于推拉柱的端部,所述推拉柱通过肋条和滑槽的相对位移可单自由度移动设置于管型凹部,所述密封塞朝溶液瓶的瓶口方向推动时气阀开启以向气压腔充气,所述密封塞朝溶液瓶的瓶尾方向拉动时气阀关闭以避免气压腔漏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晓华,未经刘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8031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镜下射频手术刀
- 下一篇:一种射频消融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