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轻木结构山墙山形板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3592.1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9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章文姣;张延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70 | 分类号: | E04B2/70 |
代理公司: | 沈阳铭扬联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1 | 代理人: | 杜蕊 |
地址: | 121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轻木结构山墙山形板及其安装方法。两根竖直的边框板底端与底梁板连接,顶端与斜顶梁板连接;边框板之间设置若干均匀分布且相互平行的板内墙骨柱;在板的中间,两块斜顶梁板交叉的最高点开设左右对称的缺口,缺口为屋脊梁支撑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操作显著简化,装配速度快,可以采用大部品总成装配,工业化程度更高,经济效果好,且避免了环境污染。尤其将隔声、保温层内嵌到板的内部,减少了大量现场作业,仅需在现场整板模块化施钉作业,成倍缩短工期;通过系列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木结构 山墙 山形 及其 安装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模块化轻木结构山墙山形板,其特征在于:模块化轻木结构山墙板分为模块化轻木结构山墙梯形板(10-1)和模块化轻木结构山墙山形板(10-2);模块化轻木结构山墙山形板(10-2)包括边框板(10-1-1)、底梁板(10-1-2)、斜顶梁板(10-1-3)、板内墙骨柱(10-1-4)、加强组合端柱(10-1-5)、加强组合芯柱(10-1-6)、加强三角板(10-1-7)、屋脊梁支撑口(10-1-8)、通风口(10-1-9)、顺水板(10-1-10)、防火装饰板安装木条(10-1-11)、顶层楼板安装板(10-1-12)、顶层楼板安装下部侧向施钉区(10-1-13)、顶层楼板安装上部侧向施钉区(10-1-14)、吊装孔(10-1-15)、屋盖连接施钉区(10-1-16)、工厂用钉(10-1-17)、室外墙面板(10-1-18)、室内墙面板(10-1-19)、下部安装顶部施钉区(10-1-20)、保温隔声材料(10-1-21)、板间连接侧向施钉区(10-1-22);两根竖直的边框板(10-1-1)底端均分别与一块水平的底梁板(10-1-2)连接,顶端均分别与斜顶梁板(10-1-3)连接,边框板(10-1-1)、底梁板(10-1-2)和斜顶梁板(10-1-3)板围成以框架,向室内或室外的竖直平面投影为塔形;模块化轻木结构山墙山形板(10-2)整体为塔形;边框板(10-1-1)相同,且侧面投影为直角梯形,底部为两个直角,顶部左侧或右侧高,坡度优先为45°;斜顶梁板(10-1-3)与边框板(10-1-1)连接,顶面坡度与边框板(10-1-1)的顶面坡度相同;底梁板(10-1-2)和斜顶梁板(10-1-3)均伸至板的两端,两根边框板(10-1-1)位于底梁板(10-1-2)和斜顶梁板(10-1-3)之间,底梁板(10-1-2)与两根边框板(10-1-1)采用工厂用钉(10-1-17)连接,钉子均由底梁板(10-1-2)垂直钉入边框板(10-1-1),每个连接点施钉数量为3~5根,且为一排并均匀排布;斜顶梁板(10-1-3)与两根边框板(10-1-1)采用工厂用钉(10-1-17)连接,钉子均垂直斜顶梁板(10-1-3)钉入边框板(10-1-1),每个连接点施钉数量为3~5根,且为一排并均匀排布;边框板(10-1-1)之间设置若干均匀分布且相互平行的板内墙骨柱(10-1-4),板内墙骨柱(10-1-4)为直角梯形,两直角位于底部,顶面坡度与边框板(10-1-1)相同,两端的板内墙骨柱(10-1-4)与边框板(10-1-1)靠紧;在板内墙骨柱(10-1-4)之间、以及板内墙骨柱(10-1-4)与边框板(10-1-1)之间填充保温隔声材料(10-1-21);板内墙骨柱(10-1-4)的宽度小于边框板(10-1-1)的宽度,在板内墙骨柱(10-1-4)的室外一侧钉射室外墙面板(10-1-18),在室内一侧钉射室内墙面板(10-1-19);在板的中间,两块斜顶梁板(10-1-3)交叉的最高点开设左右对称的缺口,缺口为屋脊梁支撑口(10-1-8),屋脊梁支撑口(10-1-8)整体为矩形,优先为方形,对角线竖直,底部被加强组合芯柱(10-1-6)的水平部分填平;屋脊梁支撑口(10-1-8)的下方为加强组合芯柱(10-1-6),加强组合芯柱(10-1-6)由两片及以上的木板叠合而成,加强组合芯柱(10-1-6)的厚度等于板内墙骨柱(10-1-4)的宽度,加强组合芯柱(10-1-6)的宽度优先与边框板(10-1-1)的宽度相同;在加强组合芯柱(10-1-6)的左右两端均分别设置加强组合端柱(10-1-5),加强组合端柱(10-1-5)的顶端分别与斜顶梁板(10-1-3)连接;室外墙面板(10-1-18)的室外一侧,边框板(10-1-1)、底梁板(10-1-2)、斜顶梁板(10-1-3)所围成的框架均向室外一侧伸出;室内墙面板(10-1-19)的室内一侧,边框板(10-1-1)、底梁板(10-1-2)连接、斜顶梁板(10-1-3)所围成的框架均向室外一侧伸出,伸出的宽度优先等于边框板(10-1-1)的厚度;边框板(10-1-1)在室内外两侧外露的部分形成板间连接侧向施钉区(10-1-22),底梁板(10-1-2)在室内外两侧外露的部分形成下部安装顶部施钉区(10-1-20),斜顶梁板(10-1-3)在内外两侧外露的部分形成屋盖连接施钉区(10-1-16);在室内一侧,在高度为顶层层高的位置,钉射水平放置的顶层楼板安装板(10-1-12),顶层楼板安装板(10-1-12)均分别与板内墙骨柱(10-1-4)、加强组合端柱(10-1-5)、加强组合芯柱(10-1-6)采用工厂用钉(10-1-17)连接,在顶层楼板安装板(10-1-1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顶层楼板安装下部侧向施钉区(10-1-13)、顶层楼板安装上部侧向施钉区(10-1-14);在顶层楼板安装板(10-1-12)上面和下面,且与板内墙骨柱(10-1-4)(两端与边框板(10-1-1)紧靠的板内墙骨柱(10-1-4)除外)以及屋脊梁支撑口(10-1-8)的底角相对应的位置,均分别采用工厂用钉(10-1-17)钉射防火装饰板安装木条(10-1-11);边框板(10-1-1)、底梁板(10-1-2)、防火装饰板安装木条(10-1-11)、斜顶梁板(10-1-3)、顶层楼板安装板(10-1-12)在室内一侧均竖直齐平;在室外一侧,在板内墙骨柱(10-1-4)(两端与边框板(10-1-1)紧靠的板内墙骨柱(10-1-4)除外)以及屋脊梁支撑口(10-1-8)的底角相对应的位置,均分别采用工厂用钉(10-1-17)钉射顺水板(10-1-10);边框板(10-1-1)、底梁板(10-1-2)、顺水板(10-1-10)、斜顶梁板(10-1-3)在室内一侧均竖直齐平;在底梁板(10-1-2)的室外一侧开设通风口(10-1-9),通风口(10-1-9)由下至上贯通;分别在斜顶梁板(10-1-3)的距两端为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处,且位于室内墙面板(10-1-19)的室内一侧,室外墙面板(10-1-18)的室外一侧各开设2个吊装孔(10-1-1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业大学,未经辽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5359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