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叠合空心楼盖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9116.5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6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平;罗赤宇;徐卫;黎智祥;黄瑞瑜;陈杰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B5/38 | 分类号: | E04B5/38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刘小敏;尤健雄 |
地址: | 51001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空心楼盖,采用焊接有暗梁配筋的水平钢构件,将预制条板焊接在相邻且平行的两根水平钢构件之间,并将多块预制条板拼接成叠合空心楼盖的预制底板,再铺设芯模,以芯模、预制条板和水平钢构件作为底模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现浇混凝土顶板和暗梁,施工过程中,预制条板和水平钢构件起到支承自重及施工荷载作用,芯模无需做抗浮处理,使用中,预制条板通过现浇混凝土顶板和暗梁直接传力至竖向构件,每一根水平钢构件均内置于对应的暗梁中与其协同作用。本实用新型具有装配率高、抗震性能好、施工现场无需支模、无需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施工速度快、施工灵活方便的优点,适用于大跨度楼盖的装配化施工。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钢构件 条板 预制 暗梁 叠合空心楼盖 芯模 现浇混凝土顶板 本实用新型 装配式 焊接 满堂红脚手架 大跨度楼盖 浇筑混凝土 装配化施工 抗震性能 施工过程 施工荷载 施工现场 竖向构件 预制底板 传力 搭设 底模 多块 抗浮 施工 支承 支模 拼接 装配 平行 铺设 灵活 | ||
【主权项】:
1.一种装配式叠合空心楼盖,包括多根水平钢构件(1)、预制底板、芯模(4)和现浇混凝土顶板(2),每一根所述水平钢构件(1)均连接两竖向构件(3)之间,各根所述水平钢构件(1)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预制底板与各根所述水平钢构件(1)连接,所述芯模(4)埋置在所述预制底板与现浇混凝土顶板(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底板包含多根预制条板(5),各根所述预制条板(5)铺满由各根所述水平钢构件(1)围合形成的区域,其安装方式为:所述预制条板(5)设有预制钢筋混凝土下板(51)和肋梁钢骨架(52),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下板(51)的纵向钢筋(511)两端均焊接有一块预埋钢板(512),且该预埋钢板(512)预埋在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下板(51)的预制混凝土(513)中并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下板(51)的纵向端面部分伸出,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下板(51)的横向钢筋(514)的一端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下板(51)的横向端面伸出作为预留钢筋头(5141),所述横向钢筋(514)的另一端安装有灌浆套筒(515),且该灌浆套筒(515)预埋在所述预制混凝土(513)中并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下板(51)的横向端面露出,所述肋梁钢骨架(52)的下部预埋在所述预制混凝土(513)中,且所述肋梁钢骨架(52)沿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下板(51)的纵向延伸;每一根所述预制条板(5)的预制钢筋混凝土下板(51)两端均搁置在相邻且平行的两根所述水平钢构件(1)的下翼缘(11)上,且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下板(51)的预埋钢板(512)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与所述下翼缘(11)连接固定;对于相邻的两根所述预制条板(5),其中一者的预留钢筋头(5141)插入另一者的灌浆套筒(515)中并通过在所述灌浆套筒(515)中灌注灌浆料连接固定,以使得相邻两根所述预制条板(5)的预制钢筋混凝土下板(51)无缝拼接;并且,对于连接在同一根所述水平钢构件(1)的同一部位两侧的两根所述预制条板(5),它们的肋梁钢骨架(52)顶部搭接连接;每一根所述水平钢构件(1)上均焊接有暗梁配筋;各根所述预制条板(5)的预制钢筋混凝土下板(51)顶面上,位于相邻两根所述肋梁钢骨架(52)之间的位置以及位于相邻的肋梁钢骨架(52)与水平钢构件(1)之间的位置均铺设有芯模材料,以形成所述芯模(4);所述芯模(4)的顶面上绑扎有上板钢筋网,且该上板钢筋网与各根所述预制条板(5)的肋梁钢骨架(52)顶部和各根所述水平钢构件(1)上的暗梁配筋顶部绑扎在一起;并且,所述芯模(4)和各根水平钢构件(1)的上方一体浇筑有现浇混凝土,使得:所述现浇混凝土与所述上板钢筋网和各根所述预制条板(5)的肋梁钢骨架(52)顶部结合形成所述现浇混凝土顶板(2),所述现浇混凝土与所述肋梁钢骨架(52)结合形成肋梁,所述现浇混凝土与所述暗梁配筋结合形成暗梁(6),且每一根所述水平钢构件(1)内置在对应的暗梁(6)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80911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升承载能力的多孔板楼面
- 下一篇:一种用于阳光房的脊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