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微波耦合等离子体的原子发射光谱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61759.8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3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曹彦波;于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2 | 分类号: | G01N21/6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微波耦合等离子体的原子发射光谱仪,属于等离子体光谱仪技术领域,结构有气体流量控制单元(1)、进样单元(2)、微波单元(3)、MCP谐振腔单元(4)、分光单元(5)、控制与检测单元(6)、数据处理与显示单元(7)和恒温冷却单元(8)。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气体消耗量小,仪器的运转费用低,且样品承受能力强,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可以测量包括卤素在内的所有元素。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波 耦合 等离子体 原子 发射 光谱仪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微波耦合等离子体的原子发射光谱仪,结构有:气体流量控制单元(1)、进样单元(2)、微波单元(3)、分光单元(5)、控制与检测单元(6)、数据处理与显示单元(7)和恒温冷却单元(8),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MCP谐振腔单元(4);其中气体流量控制单元(1)用以精确控制各路气体流量,并稳定输送至MCP谐振腔,构成MCP的气体要素,保持等离子体炬焰稳定工作;进样单元(2)利用气体流量控制单元(1)输出的载气经雾化器将液态样品雾化形成的气溶胶输送至MCP谐振腔的样品管内,或者由蠕动泵直接泵入气态被测样品至MCP谐振腔的样品管内;微波单元(3)用以提供连续输出的功率可调的微波能量,构成MCP的能量要素;并且,经第一环形器传输微波能量至MCP谐振腔,并经第二环形器实现MCP谐振腔单元产生的微波反射功率动态测量;MCP谐振腔具有嵌套同轴结构,MCP谐振腔统合气体要素和能量要素,所形成的等离子体多重复合、能量集中、功率密度高、高温区长,炬形粗壮、准直、稳定,具有明显的中央通道,对样品的承受能力和激发能力强;分光单元(5)用以接收样品激发后产生的光信号并形成光谱分析信号;控制与检测单元(6)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用以控制各个系统并检测光谱信号;数据处理与显示单元(7)以计算机和打印机为核心,用以传输、处理、显示和输出光谱分析结果;恒温冷却单元(8)用以冷却微波单元(3),使之可以长时间稳定输出微波功率;所述的MCP谐振腔单元(4)的具体结构包括:外导体(41)、微波天线(42)、内导体(43)、中管(44)、样品管(46)、样品入口(47)、工作气入口(49)、维持气入口(410)、屏蔽气隔板(411)、屏蔽气入口(412)、冷却环(413)、屏蔽气扼流锥(414)、阻抗匹配锥(415)以及由该谐振腔统合气体和能量要素产生的微波耦合等离子体(416);其中外导体(41)与内导体(43)均为中空圆柱体,外导体(41)的内表面与内导体(43)的外表面共同构成谐振腔的工作主体;微波天线(42)与内导体(43)之间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微波能量以电磁耦合方式进入腔体内部;内导体(43)内部还有中管(44),中管(44)为中空圆柱体;中管(44)内部有样品管(46);样品管(46)位于谐振腔的中心轴线上;样品管(46)、中管(44)、内导体(43)、外导体(41)为嵌套同轴结构,并且样品管(46)、中管(44)和内导体(43)三者在谐振腔出口端面齐平,与外导体(41)形成完整的微波耦合等离子体谐振腔;样品入口(47)位于样品管(46)的末端,经样品管将样品送入复合层流等离子体的中央通道进行激发、电离,形成中央层等离子体;工作气入口(49)位于中管(44)的下部靠近末端的位置,在中管(44)与样品管(46)构成的圆柱形空间,工作气采用径向进气方式通入,并以层流状态从谐振腔的出口侧端面流出,在端面微波电场作用下,形成中层等离子体;维持气入口(410)位于内导体(43)的下部靠近末端的位置,在内导体(43)与中管(44)构成的圆柱形空间,维持气采用径向进气方式通入,并以层流状态从谐振腔的出口侧端面流出,在端面微波电场作用下,形成外层等离子体;中央层、中层与外层等离子体一同形成三重复合层流微波耦合等离子体(416);屏蔽气隔板(411)位于微波天线(42)上方;屏蔽气入口(412)位于外导体(41)上且位于屏蔽气隔板(411)的上方,以外导体(41)内腔的切线方向或径向引入外导体(41)与内导体(43)构成的圆柱形空间;外导体(41)上部还有冷却环(413),采用水冷或气冷的方式冷却外导体(41);屏蔽气扼流锥(414)位于谐振腔出口端面内部,用来约束屏蔽气,外导体(41)的顶部端面与屏蔽气扼流锥(414)的外壁密封;阻抗匹配锥(415)位于谐振腔出口端面上部,实现谐振腔的特性阻抗与自由空间阻抗近似匹配,阻抗匹配锥(415)是中空结构,外部为圆柱体形状或圆台体形状,中空部分为底端口径小于顶端口径的圆台体,高度为所使用微波波长的1/4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861759.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