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纹回丝通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62635.2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6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廖盼;温守博;许永旺;董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G1/44 | 分类号: | B23G1/4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杨春颖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纹回丝通用装置,通过在外筒上设有的平面结构保证了此装置可手持使用的同时也可装卡固定使用;通过支撑件跨接固定的方式,有效解决了齿轮传动啮合时的干涉现象;通过输入轴、输出轴和传动轴上的平面结构,保证了齿轮在转动过程中下一级齿轮可以随着转动;通过大小齿轮之间的配合传动使输出转速大于输入转速,有效克服了丝锥扳手转速低的难题;输入轴和输出轴端部的四方结构可使它和套筒相对接,套筒的另一端安装相应的丝锥结构;同时可用套筒连接多个此装置,以达到大输出转速与输入转速比。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纹 回丝 通用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螺纹回丝通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1)、输入轴(2)、一级传动轴(3)、二级传动轴(4)、三级传动轴(5)、四级传动轴(6)、输出轴(7)、第一支撑件(8‑1)和第二支撑件(8‑2)、第一大齿轮(9‑1)、第二大齿轮(9‑2)、第一小齿轮(10‑1)、第二小齿轮(10‑2)、第三小齿轮(10‑3)、第四小齿轮(10‑4)、第五小齿轮(10‑5)、第六小齿轮(10‑6)、上盖板(11)和齿轮支撑(12)、螺母(13)、螺钉(14)、下盖板(15);筒(1)内设置一平行于筒的上下盖板的圆形隔板,圆形隔板中间设有一个能穿入一级传动轴(3)通孔和一个能穿入二级传动轴(4)的通孔和固定支撑件(8)的安装孔,圆形隔板与筒(1)连接;筒(1)的外壁设置两个相对的夹持部;上盖板(11)的中心设有一个能穿过输入轴(2)的通孔,在该通孔旁设置一个能穿过一级传动轴(3)的通孔和一个能穿过四级传动轴(6)的通孔;第一支撑件(8‑1)和第二支撑件(8‑2)为几字形,结果完全相同;支撑件的凸起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圆孔,第一支撑件(8‑1)的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筒(1)中的圆形隔板的一面上,输入轴(2)的一端穿过上盖板(11),输入轴(2)的另一端和第一支撑件(8‑1)上的圆孔装配在一块,使输入轴(2)能够在圆孔转动;输入轴(2)上设置一个第一小齿轮(10‑1),小齿轮位于上盖板(11)和第一支撑件(8‑1)之间,小齿轮通过套在输入轴(2)上的螺母固定;一级传动轴(3)上一端装配一个第一大齿轮(9‑1),另一端装配一个第二小齿轮(10‑2),一级传动轴(3)的两端设有螺纹,第一大齿轮(9‑1)和第二小齿轮(10‑2)分别装配在一级传动轴(3)两端后,分别通过两个螺母(13) 将第一大齿轮(9‑1)和第二小齿轮(10‑2)与一级传动轴(3)固定;一级传动轴(3)一端穿入上盖板(11)相应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1)中隔板上相应的孔中;二级传动轴(4)上装配一个第三小齿轮(10‑3),第三小齿轮(10‑3)通过螺母(13)和二级传动轴(4)固定,二级传动轴(4)一端穿入上盖板(11)相应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1)中圆形隔板上相应的孔中;二级传动轴(4)的外壁上设置一平面凸起,即二级传动轴(4)和筒(1)中圆形隔板连接一端采用凸台结构;三级传动轴(5)上装配一个第二大齿轮(9‑2),第二大齿轮(9‑2)通过螺母(13)和三级传动轴(5)固定,三级传动轴(5)一端穿入下盖板(15)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1)中圆形隔板的孔中;三级传动轴(5)的外壁上设置一平面凹槽,三级传动轴(5)和筒(1)中隔板连接一端采用凹槽结构;二级传动轴(4)的凸台插入三级传动轴(5)的凹槽中,通过二级传动轴(4)的转动带动三级传动轴(5)转动;下盖板(11)的中心设有一个能穿过输出轴(7)的通孔,在该通孔旁设置一个能穿过三级传动轴(5)的通孔和一个能穿过四级传动轴(6)的通孔;四级传动轴(6)上装配两个小齿轮,分别为第四小齿轮(10‑4)和第五小齿轮(10‑5),第四小齿轮(10‑4)和第五小齿轮(10‑5)都是通过螺母(13)和四级传动轴(6)固定,传动轴一端穿入下盖板(11)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中圆形隔板的孔中;一级传动轴(3)和四级传动轴(6)同轴;齿轮支撑(12)套在四级传动轴(6)上,且位于第四小齿轮(10‑4)和 第五小齿轮(10‑5)之间,将第四小齿轮(10‑4)和第五小齿轮(10‑5)固定支撑住;第二支撑件(8‑2)的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筒(1)中的圆形隔板的另一面上,输出轴(7)的一端穿过下盖板(15),输出轴(7)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件(8‑2)上的圆孔装配在一块,使输出轴(7)能够在圆孔转动;输出轴(7)上设置一个第六小齿轮(10‑6),第六小齿轮(10‑6)位于下盖板(15)和第二支撑件(8‑2)之间,小齿轮通过套在输出轴(7)上的螺母固定;输入轴(2)上的第一小齿轮(10‑1)能够带动一级传动轴(3)的第二小齿轮(10‑2)转动,从而带动一级传动轴(3)转动,此时带动一级传动轴(3)上的第一大齿轮(9‑1)转动,第一大齿轮(9‑1)带动二级传动轴(4)上的第三小齿轮(10‑3)转动,使二级传动轴(4)转动,二级传动轴(4)带动三级传动轴(5)转动,三级传动轴(5)上的第二大齿轮(9‑2)随之转动,第二大齿轮(9‑2)带动四级传动轴(6)上的第四小齿轮(10‑4)转动,从而带动四级传动轴(6)上的第五小齿轮(10‑5)转动,第五小齿轮(10‑5)带动输出轴(7)上的第六小齿轮(10‑6)转动,输出轴(7)随之转动;输出轴(7)的转速大于输入轴(2)的转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46263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