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板式电渗微混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0876.3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5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瀚林;周腾;葛鉴;史留勇;张燕;袁成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13/00 | 分类号: | B01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228 海南省海口市***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隔板式电渗微混合器,包括了入口、出口、混合通道、两对电极和一对隔板。在环形微管道四周对称分布两对电极,当施加交流电场时,改变了管道内的电势分布,产生的电渗运动使得流体单元发生拉伸和折叠从而增强了流体的混合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在于电渗作用驱动流体经过隔板产生冲击,明显地减少了流体的混合时间,使得流体混合充分,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运用广泛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板 式电渗微 混合器 | ||
【主权项】:
一种隔板式电渗微混合器,包括进口管(1)、出口管(3)、主混合管道(9),其中主混合管道(9)包含两对电极和对称分布的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4),隔板式电渗微混合器的特征在于:两种待混合流体并列由进口管(1)进入混合管道(9),在两对电极的作用下产生电渗效应并经过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4)扰动后从出口管(3)中流出;主混合管道(9)为环形管状结构,在管道外环对称分布四个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6)、第三电极(7)、第四电极(8),第一电极(5)与第三电极(7)为一对,第二电极(6)与第四电极(8)为一对,两对电极分别施加交流电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15087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