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彩钢屋顶的光伏监控供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6378.7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3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志泓 |
主分类号: | H02S40/30 | 分类号: | H02S40/30;H02S20/23;H02S5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彩钢屋顶的光伏监控供电系统,包括能源模块,其通过防雷安装组件设置于家庭屋顶端,能够接收太阳能且将其转化为电能用于家庭电能的供应源;智能控制模块;储电模以及转换模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彩钢屋顶的光伏监控供电系统,一是通过防雷安装组件能够通过安装支架减小在雷雨天气中雷电对发电稳定性的干扰,增加发电系统的稳定性,二是通过设置的锁紧件,能够便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和拆卸维护。 1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系统 屋顶 彩钢 光伏 安装组件 防雷 监控 太阳能电池板 智能控制模块 发电稳定性 安装支架 发电系统 雷雨天气 能源模块 转换模块 供应源 锁紧件 拆卸 储电 减小 雷电 太阳能 转化 维护 | ||
能源模块(100),其通过防雷安装组件(101)设置于家庭屋顶端,能够接收太阳能且将其转化为电能用于家庭电能的供应源;且所述能源模块(100)为若干太阳能板(102)之间、以及所述太阳能板(102)与所述防雷安装组件(101)之间均通过节点(103)依次排列形成,且所述防雷安装组件(101)底端设置与彩钢屋顶结构相配合的基座(101a),所述基座(101a)为具有起伏部的板件,其侧面通过底螺栓(103c‑1)与彩钢屋顶凸起部对应贴合连接,构成与彩钢屋顶相适应的安装节点(103c);
智能控制模块(200),其输入端与所述能源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能够将来源于所述能源模块(100)转化的电能控制输出,且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00)还包括充电模块(201)、放电模块(202)、计量模块(203),三者均作为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00)的输出模块;
储电模块(300),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且通过所述充电模块(201)将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00)中接收的电能存储备用;以及,转换模块(400),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还包括直流转换器(403)以及交流转换器(404),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00)将所述储电模块(300)中存储的电能通过所述放电模块(202)分别输送至所述直流转换器(403)以及所述交流转换器(404)中对应供给直流用电器(403a)和交流用电器(404a)使用,
其中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00)还包括监控模块(204),其还包括互感器(204a)、载波脉冲信号检测装置(204b)、载波脉冲信号发送装置(204c)和电流检测装置(204d),由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00)母线上的信号通过所述互感器(204a)后,一方面流入所述载波脉冲信号检测装置(204b)中用以接收及解析直流载波信号,另一方面流入所述电流检测装置(204d)用以测量直流母线的直流电流值;且直流母线信号通过互感器(204c)后,再一方面流入拉弧信号检测装置(204e)用以检测直流母线上是否出现拉弧现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彩钢屋顶的光伏监控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模块(100)为设置于屋顶端的所述太阳能板(102)阵列组成,并通过防雷安装组件(101)防雷固定;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00)为控制器,且控制芯片是为单片机;且所述计量模块(203)能够与外接检测装置连接测量供电参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彩钢屋顶的光伏监控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安装组件(101)还包括立柱(101b)以及梁(101c),所述基座(101a)两端设置有对称的螺栓(101a‑1),且若干不同长度的所述立柱(101b)通过所述螺栓(101a‑1)设置于所述基座(101a)上并通过螺母锁紧;以及,所述梁(101c)包括斜梁(101c‑1)和横梁(101c‑2),所述斜梁(101c‑1)与所述立柱(101b)的顶端连接,且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若干所述横梁(101c‑2)通过螺栓与设置于所述斜梁(101c‑1)的上表面;
所述立柱(101b)与所述斜梁(101c‑1)之间通过角钢件(101d)连接,且由锁紧件(A)完成所述角钢件(101d)与所述斜梁(101c‑1)之间的锁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彩钢屋顶的光伏监控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01c‑2)延伸的方向与所述斜梁(101c‑1)倾斜方向垂直,且所述横梁(101c‑2)为“U”字型梁件;以及所述节点(103)还包括边缘节点(103a)和中节点(103b);所述边缘节点(103a)还包括压件(103a‑1)、螺钉(103a‑2)、螺帽(103a‑3)以及垫片(103a‑4),所述压件(103a‑1)的顶端将所述太阳能板(102)下压,其下端通过所述螺钉(103a‑2)、所述螺帽(103a‑3)以及所述垫片(103a‑4)之间配合与所述横梁(101c‑2)连接构成所述边缘节点(103a);
所述中节点(103b)为相邻两块所述太阳能板(102)之间通过对称的两个所述压件(103a‑1)分别压住后,通过所述螺钉(103a‑2)、所述螺帽(103a‑3)以及所述垫片(103a‑4)配合与所述横梁(101c‑2)连接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彩钢屋顶的光伏监控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1a)的底面与屋面相接触,且其底面还设置防水卷材(101e);其中所述太阳能板(102)通过所述横梁(101c‑2)平行所述斜梁(101c‑1)设置。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彩钢屋顶的光伏监控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A)还包括,第一卡合组件(500),其包括第一螺栓柱(501)、第二螺栓柱(502)和第三螺栓柱(503),所述第一螺栓柱(501)为中空的圆柱体,内部设有第一内螺纹(R‑1),外部设有第一外螺纹(R‑2),所述第二螺栓柱(502)设有第二外螺纹(R‑3),所述第三螺栓柱(503)的外侧设有第三外螺纹(R‑4),内部设有第二内螺纹(R‑5),
其中,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R‑3)与所述第一内螺纹(R‑1)的配合,使得所述第二螺栓柱(502)套合于所述第一螺栓柱(501)中;
其中,通过所述第二内螺纹(R‑5)与所述第一外螺纹(R‑2)的配合,使得所述第一螺栓柱(501)套合于所述第三螺栓柱(503)中;
其中,所述第一螺栓柱(501)的一端设有定位凹槽(501a),所述第一螺栓柱(501)和第二螺栓柱(502)完全配合后,所述第二螺栓柱(502)的插入端到所述第一螺栓柱(501)带有定位凹槽(501a)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凹槽(501a)的槽深(b)。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彩钢屋顶的光伏监控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柱(501)的一端设有挡位块(501b),另一端设有卡爪定位孔(501c),所述第一外螺纹(R‑2)自所述挡位块(501b)向所述定位凹槽(501a)方向放置,且所述第一外螺纹(R‑2)设置的宽度(a)与所述定位凹槽(501a)的槽深(b)之和,不大于所述第一螺栓柱(501)的长度(c)。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彩钢屋顶的光伏监控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柱(501)还包括卡爪(501d),所述卡爪(501d)两端设有卡爪定位柱(501d‑1),其中,所述卡爪(501d)嵌合在所述定位凹槽(501a)中,且所述卡爪定位柱(501d‑1)置于所述卡爪定位孔(501c)。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彩钢屋顶的光伏监控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栓柱(502)与所述第一螺栓柱(501)的配合插入端设有尖顶凸起(D),当所述第二螺栓柱(502)与所述第一螺栓柱(501)完全配合时,所述尖顶凸起(D)顶起所述卡爪(501d),使得卡爪(501d)绕着所述卡爪定位柱(501d‑1)旋转,使得所述卡爪(501d)之间张开。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彩钢屋顶的光伏监控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A)还包括第二卡合组件(600),所述第二卡合组件(600)包括第一卡块(601),所述第一卡块(601)的内侧设有第三内螺纹(R‑6),所述第三内螺纹(R‑6)与所述第三外螺纹(R‑4)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卡块(601)套设于所述第三螺栓柱(5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志泓,未经赵志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8637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用性能高的光伏发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水光伏用接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