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机通信中的抗干扰模型及斯坦伯格博弈次梯度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7539.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2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任国春;陈瑾;徐逸凡;徐煜华;陈学强;杨旸;贾录良;孔利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7/391 | 分类号: | H04B17/391;H04B17/309;H04B17/345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通信中的抗干扰模型及斯坦伯格博弈次梯度算法。模型为:在无人机群通信过程中,一个干扰机对用户通信实施干扰,无人机群内部也存在互干扰,干扰机与无人机群通过调整各自的传输功率以达到最大效用。算法为:首先构建斯坦伯格博弈模型,博弈领导者为干扰机,博弈跟随者为无人机用户。无人机用户进行通信,智能干扰机根据无人机用户的传输功率,将其自身传输功率调整至最优,接着无人机用户根据智能干扰机的传输功率,将各自的传输功率调整为最优;循环交替进行功率调整,直至无人机用户和智能干扰机均收敛至最优传输功率。本发明模型完备,物理意义清晰,能够更好地刻画无人机通信中的抗干扰场景。 | ||
搜索关键词: | 干扰机 博弈 传输功率 无人机群 抗干扰 传输功率调整 次梯度算法 通信 智能 对用户通信 博弈模型 功率调整 通信过程 物理意义 循环交替 最大效用 构建 算法 收敛 刻画 场景 清晰 | ||
【主权项】:
1.一种无人机通信中的抗干扰模型,其特征在于,将无人机通信网络中的所有的无人机,划分为发送‐接收对,每一组发送‐接收对视为一个无人机用户;无人机通信网络中存在的智能干扰机能够根据无人机用户的传输功率主动调整干扰功率,从而最大化干扰效用;智能干扰机的干扰效果与其传输功率、信道增益有关;无人机用户与无人机用户之间存在互干扰,互干扰的大小与互干扰系数和传输功率有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7753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话方向指示方法及用户设备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多设备的时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