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偶极子辐射器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3628.8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2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马库斯·奎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9/28;H01Q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董巍;时永红 |
地址: | 德国罗***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提出了一种偶极子辐射器模块,包括第一和第二偶极子辐射器。第一偶极子辐射器包括两个第一半偶极子组件、两个第二半偶极子组件,两个第二半偶极子组件中各有一个垂直于两个第一半偶极子组件中的一个。在彼此垂直的第一和第二半偶极子组件的相应的外角部区域处,在分别彼此成直角延伸的端部上设置敞开的区域,其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半偶极子组件中的每一个对应的彼此间隔开的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一侧臂。还类似地包括两个第三半偶极子组件和两个第四半偶极子组件,其中的第二侧臂具有第二长度。第二偶极子辐射器包括两个第五半偶极子组件和两个第六半偶极子组件,其中的第三侧臂具有第三长度。 | ||
搜索关键词: | 半偶极子 偶极子辐射器 侧臂 直角延伸 垂直的 外角部 垂直 敞开 | ||
【主权项】:
1.一种偶极子辐射器模块(102),包括:第一偶极子辐射器(1),包括:具有所属的第一半偶极子半部(1’a)和第二半偶极子半部(1’b)的第一偶极子(1’a+1’b)和具有所属的第三半偶极子半部(1”a)和第四半偶极子半部(1”b)的第二偶极子(1”a+1”b),它们分别包括所属的半偶极子组件(110a、110b、111a、111b、112a、112b、113a、113b);以及偶极子支脚(4),其设置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偶极子辐射器(1),其中,第一偶极子的第二半偶极子半部(1’b)的和第二偶极子的第三半偶极子半部(1”a)的两个第一半偶极子组件(113a、113b)形成第一偶极子辐射器(1)的第一下侧(U1),并且其中,第一偶极子的第二半偶极子半部(1’b)的和第二偶极子的第三半偶极子半部(1”a)的两个第二半偶极子组件(110a、112b)分别垂直于两个第一半偶极子组件(113a、113b)中的一个,并且在分别彼此垂直的第一和第二半偶极子组件(113a、113b、110a、112b)的相应的外角部区域(12、13)处,在分别彼此成直角延伸的端部上设置敞开的区域,其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半偶极子组件(111a、111b、110a、112b)中的每一个对应的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侧臂(12a、12b;13a、13b),其中,所述第一侧臂(12a、12b;13a、13b)具有第一长度(L1);第一偶极子的第一半偶极子半部(1’a)的和第二偶极子的第四半偶极子半部(1”b)的两个第三半偶极子组件(111a、111b)形成第一偶极子辐射器(1)的第一上侧(O1),并且其中,第一偶极子的第一半偶极子半部(1’a)的和第二偶极子的第四半偶极子半部(1”b)的两个第四半偶极子组件(110a、112b)分别垂直于两个第三半偶极子组件(111a、111b)中的一个,并且在分别彼此垂直的第三和第四半偶极子组件(111a、111b;110a、112b)的相应的外角部区域(10、11)处,在分别彼此成直角延伸的端部上设置敞开的区域,其具有与第三和第四半偶极子组件(111a、111b;110a、112b)中的每一个对应的彼此间隔开的第二侧臂(10a、10b;11a、11b),其中,第二侧臂(10a、10b;11a、11b)具有第二长度(L2),并且具有第二偶极子辐射器(2),包括:具有所属的第一半偶极子半部(2’a)和第二半偶极子半部(2’b)的第三偶极子(2’a+2’b)和具有所属的第三半偶极子半部(2”a)和第四半偶极子半部(2”b)的第四偶极子(2”a+2”b),其分别包括对应的半偶极子组件(210a、210b、211a、211b、212a、212b、213a、213b);以及偶极子支脚(4),其设置用于承载第二偶极子辐射器(2),其中,第三偶极子的第二半偶极子半部(2’b)的和第四偶极子的第三半偶极子半部(2”a)的两个第五半偶极子组件(213a、213b)形成第二偶极子辐射器(2)的第二下侧(U2),并且其中,第三偶极子的第二半偶极子半部(2’b)的和第四偶极子的第三半偶极子半部(2”a)的两个第六半偶极子组件(210a和212b)分别垂直于两个第五半偶极子组件(213a、213b)中的一个,并且在分别彼此垂直的第五和第六半偶极子组件(213a、213b;210a和212b)的相应的外角部区域(22、23)处,分别彼此成直角延伸的端部彼此导电连接;以及第三偶极子的第一半偶极子半部(2’a)的和第四偶极子的第四半偶极子半部(2”b)的两个第七半偶极子组件(211a、211b)形成第二偶极子辐射器(2)的第二上侧(O2),并且其中,第三偶极子的第一半偶极子半部(2’a)的和第四偶极子的第四半偶极子半部(2”b)的两个第八半偶极子组件(210b和212a)分别垂直于两个第七半偶极子组件(211a、211b)中的一个,并且在分别彼此垂直的第七和第八半偶极子组件(211a、211b;210b和212a)的相应的外角部区域(21、21)处,在分别彼此成直角延伸的端部上设置敞开的区域,其具有与第七和第八半偶极子组件(211a、211b;210b和212a)中的每一个对应的彼此间隔开的第三侧臂(20a、20b;21a、21b),其中,所述第三侧臂(20a、20b;21a、21b)具有第三长度(L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未经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22362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