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心混合-同心圆扇形廊道网格絮凝-扇形斜管沉淀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0865.4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5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公绪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23109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贾泽纯 |
地址: | 150028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中心混合‑同心圆扇形廊道网格絮凝‑扇形斜管沉淀一体化装置,它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城镇供水厂饮用水处理装置体积大,或处理水能力偏低的问题。一种中心混合‑同心圆扇形廊道网格絮凝‑扇形斜管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中心混合区、同心圆扇形廊道网格絮凝区、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投药系统、底部排泥集合槽、在线监测系统、一体化装置自动控制柜和原水送入系统;同心圆扇形廊道网格絮凝区由环形一级絮凝区和扇形二级絮凝区组成,环形一级絮凝区利用可拆卸廊道隔板等分,由扇形二级絮凝区和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组成环形区域利用可拆卸廊道隔板等分。本发明装置可处理微污染地表水源水和地下水源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心 混合 同心圆 扇形 廊道 网格 絮凝 沉淀 一体化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中心混合-同心圆扇形廊道网格絮凝-扇形斜管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混合-同心圆扇形廊道网格絮凝-扇形斜管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中心混合区(A)、同心圆扇形廊道网格絮凝区(B)、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投药系统(D)、底部排泥集合槽(E)、在线监测系统(F)、一体化装置自动控制柜(G)和原水送入系统(H);/n所述同心圆扇形廊道网格絮凝区(B)由环形一级絮凝区(1)和扇形二级絮凝区(2)组成,环形一级絮凝区(1)围绕中心混合区(A)成环形设置;由扇形二级絮凝区(2)和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组成环形围绕环形一级絮凝区(1)设置;/n所述中心混合区(A)呈桶形,在中心混合区(A)的底部设置中心进水管(3),在中心混合区(A)顶部设置混合区集水装置(4),所述混合区集水装置(4)呈环形围绕在中心混合区(A)顶部侧壁外侧,在混合区集水装置(4)上面设置机械搅拌装置(5),且机械搅拌装置(5)的搅拌杆沿中心混合区(A)桶形的中心轴延伸至中心混合区(A)下部,机械搅拌装置(5)的搅拌杆在顶端或中部设置搅拌叶片;/n所述环形一级絮凝区(1)利用8个可拆卸廊道隔板等分成8个独立扇形廊道絮凝区,由扇形二级絮凝区(2)和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组成环形区域利用8个可拆卸廊道隔板等分成8个独立扇形区,8个独立扇形区中一个为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n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沿顺时针方向相邻的独立扇形区为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反应起始区,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沿逆时针方向相邻的独立扇形区为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反应末区,与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反应起始区相邻的独立扇形廊道絮凝区为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末区,在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反应起始区与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末区之间扇形分隔板(6)的顶部设置有过水孔,将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反应起始区与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末区连通,环形一级絮凝区(1)其余7个独立扇形廊道絮凝区均不与扇形二级絮凝区(2)或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连通;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反应起始区与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之间的可拆卸廊道隔板不设置过水孔,使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反应起始区与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不连通,扇形二级絮凝区(2)与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组成环形区内其余7个可拆卸廊道隔板的顶部或底部设置过水孔,保证扇形二级絮凝区(2)内相邻两个独立扇形区沿竖直方向水流方向相反,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反应末区与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沿竖直方向水流方向相反,且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反应起始区水流方向沿竖直方向竖直向下,在扇形二级絮凝区(2)内水流总体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从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反应起始区开始依次经过7个独立扇形区在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反应末区汇集;/n沿顺时针方向与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末区相邻的独立扇形廊道絮凝区为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起始区,在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起始区与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末区之间设置的可拆卸廊道隔板不设置过水孔,使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起始区与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末区不连通,在环形一级絮凝区(1)其余7个可拆卸廊道隔板的顶部或底部设置过水孔,保证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起始区内水流方向为竖直向下,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末区的水流方向为竖直向上,即在环形一级絮凝区(1)内相邻两个独立扇形廊道絮凝区内沿竖直方向水流方向相反,且在环形一级絮凝区(1)内水流总体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从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起始区开始依次经过8个独立扇形廊道絮凝区在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末区汇集;混合区集水装置(4)与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起始区通过出水花孔(18)连通;/n在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外壁内侧上部设置出水集水装置(7),且出水集水装置(7)连接出水管(8),在出水管(8)上设置出水电磁阀(19),在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中部倾斜设置斜管(9),使进入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内的水沿斜管(9)向上流动;/n投药系统(D)包括桶形配药装置(10)、投药计量泵(11)和投药电磁阀(12);桶形配药装置(10)利用管道、通过中心进水管(3)与中心混合区(A)连通,在连接管道上沿药剂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投药计量泵(11)和投药电磁阀(12);/n原水送入系统(H)包括原水计量泵(13)和原水电磁阀(14),利用原水计量泵(13)将原水经管道和中心进水管(3)送入中心混合区(A)内;/n底部排泥集合槽(E)设置在中心混合-同心圆扇形廊道网格絮凝-扇形斜管沉淀一体化装置的底部,在底部排泥集合槽(E)通过排泥管分别与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8个独立扇形廊道絮凝区、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7个独立扇形区和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连通,在底部排泥集合槽(E)的底部设有排泥总管(15)和电磁排泥总阀(16);/n在线监测系统(F)包括在线监测显示器(17)和终端多参数水质测定探头,在线监测显示器(17)设置在一体化装置自动控制柜(G)的顶部,在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反应起始区、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反应起始区、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反应末区和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设置终端多参数水质测定探头,终端多参数水质测定探头通过传输数据线与在线监测显示器(17)连接;/n在扇形廊道斜管沉淀区(C)底部、中心混合区(A)底部、环形一级絮凝区(1)的8个独立扇形廊道絮凝区底部和扇形二级絮凝区(2)的7个独立扇形区底部均设置排泥管,且在排泥管上均设置电磁排泥阀;/n一体化装置自动控制柜(G)通过传输数据线与每个电磁排泥阀、电磁排泥总阀(16)、投药电磁阀(12)、原水电磁阀(14)、投药计量泵(11)、原水计量泵(13)、出水电磁阀(19)和机械搅拌装置(5)连接。/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6086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纸造纸污泥的回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洗米废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