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层通道的压力耦合作用的微液滴生成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0869.6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3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逄燕;王翔;刘赵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通道的压力耦合作用的微液滴生成芯片,芯片的主体结构由上层芯片、微尺度薄膜和下层芯片组成;微流控芯片结构采用T形通道示意为微液滴生成结构a和微液滴生成结构b,两个T形通道以一个角度隔着微尺度薄膜交汇,交汇形状为菱形,即两通道的相互作用区域。本发明的微流控芯片可以实现薄膜两侧通道交汇结构的压力调节,通道压力较高的一侧会将薄膜挤压凸出,产生壁面的变形和波动并传递到薄膜另一侧的通道中,从而很方便地实现交汇通道的压力调节。该结构用于两侧通道中压力的自发调节和壁面波动的耦合作用,最终实现薄膜两侧微液滴生成的相互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层 通道 压力 耦合 作用 微液滴 生成 芯片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双层通道的压力耦合作用的微液滴生成芯片,其特征在于:该芯片的主体结构由上层芯片(1)、微尺度薄膜(2)和下层芯片(3)组成;上层芯片(1)中含有微液滴生成结构a(4),下层芯片(3)中含有微液滴生成结构b(5);微液滴生成结构a(4)和微液滴生成结构b(5)都设置在两侧芯片接触微尺度薄膜(2)的一侧,并在设定位置按照设定的角度进行交汇;由于微尺度薄膜要能够通过变形来传递两侧的压力变化,微尺度薄膜(2)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上层芯片(1)和下层芯片(2)要保证跟中间的微尺度薄膜稳定键合,采用PDMS或者玻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4086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