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中频接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4027.0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7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明;丁勇;苏坪;王俐聪;朱捷;石磊;徐晟;刘永杰;潘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08 | 分类号: | H04B1/08;H04B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潘朱慧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零中频接收机,通过优化接收通道链路,创新设计腔体形状,采用新的混频器布局方案,创新挡板形状,大幅提高本振与接收链路的隔离度,对于接收通道中有PIN开关或衰减器的零中频接收机,可大幅降低接收机中的中频任意波形的视频泄漏(包括直流视频泄漏),典型值小于1mVpp,防泄漏效果明显,为高性能微波系统尤其为高灵敏度零中频接收机系统提供了支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用性及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频 接收机 | ||
【主权项】:
一种零中频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含:盒体(6),其中设置有接收腔体(9)、本振腔体(10)和中频腔体(14),所述的接收腔体(9)、本振腔体(10)和中频腔体(14)相互连通,接收腔体连接接收端口(12),形成接收通道,本振腔体(10)连接本振端口,形成本振通道,中频腔体(14)连接中频接口,形成中频通道;混频器(1),其设置在本振腔体(10)中,通过微带线(11)连接本振端口;电控衰减器(4)或PIN开关(4),其设置在接收腔体(9)中,通过微带线(11)连接接收端口(12);至少一个隔离器(2),其设置在接收腔体(9)中,位于电控衰减器(4)与混频器(1),或PIN开关(4)与混频器(1)之间,该隔离器(2)分别通过微带线(11)连接两侧的混频器(1)和电控衰减器(4),或混频器(1)和PIN开关(4),该隔离器(2)用于实现接收通道与本振通道之间的隔离;至少一个挡板(5),其设置在接收腔体(9)中,位于电控衰减器(4)和混频器(1),或PIN开关(4)和混频器(1)之间,挡板(5)上具有开孔,用于穿过微带线(11),该挡板(5)用于实现接收通道与本振通道之间的隔离;本振模块(8),其设置在盒体(6)外部,通过低泄漏射频连接器(7)连接到本振腔体(10)的本振端口;驱动板(C),其固定在盒体(6)背面;盒盖(A),其设置在盒体(6)的顶面,并覆盖接收腔体(9)和本振腔体(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未经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04402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