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业务终端的数据安全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1746.7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3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克河;徐美娇;刘忠海;张鹏;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力业务终端的数据安全管理方法,包括构建基于安全芯片的电力业务终端多级安全模型,所述电力业务终端多级安全模型包括可信软件栈功能架构,可信软件栈功能架构包括以下部分可信访问控制、数据隐私保护、资源访问控制、数据存在与可使用性证明和容忍数据库中的数据隔离技术。本发明电力业务终端的数据安全管理方法,所构建的基于安全芯片的电力业务终端多级安全模型,在应用层对系统应用进行了安全防护;有效降低由于数据非法篡改、指令非法控制造成大面积停电等恶性事件发生的风险,有利于确保电网的安全、保证用电客户的用电质量;能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供电可靠性,改善用户用电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业务 终端 数据 安全管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电力业务终端的数据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构建基于安全芯片的电力业务终端多级安全模型,所述电力业务终端多级安全模型包括可信软件栈功能架构,可信软件栈功能架构包括以下部分:(1)可信访问控制:包括基于层次密钥生成与分配策略实施访问控制的方法;利用基于属性的加密算法,基于代理重加密的方法;以及在用户密钥或密文中嵌入访问控制树的方法;基于密码类方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权限撤销,一个基本方案是为密钥设置失效时间,每隔一定时间,用户从认证中心更新私钥;有人曾对其加以改进,引入了一个在线的半可信第三方维护授权列表,同时提出基于用户的唯一ID属性及非门结构,实现对特定用户进行权限撤销;(2)数据隐私保护:数据隐私保护涉及数据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将集中信息流控制DIFC和差分隐私保护技术数据生成与计算阶段,通过隐私保护系统airavat,防止mapreduce计算过程中非授权的隐私数据泄露出去,并支持对计算结果的自动除密;在数据存储和使用阶段,通过基于客户端的隐私管理工具,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信任模型,帮助用户控制自己的敏感信息在云端的存储和使用;通过K匿名、图匿名以及数据预处理,作用于大规模待发布数据时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匿名数据搜索引擎,使得交互双方搜索对方的数据,获取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同时保证搜索询问的内容不被对方所知,搜索时与请求不相关的内容不会被获取;(3)资源访问控制:当用户跨域访问资源时,需在域边界设置认证服务,对访问共享资源的用户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管理;(4)数据存在与可使用性证明:在用户取回很少数据的情况下,通过某种知识证明协议或概率分析手段,以高置信概率判断远端数据是否完整;(5)入侵容忍数据库中的数据隔离技术:该技术能够容忍数据库的损伤并能将数据库恢复到一个正确的状态,通过对用户操纵数据库的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最终确认某一用户是正常用户还是恶意用户;若是正常用户,则不需要做出反应;若是恶意用户,则需要将其对数据库进行的操作进行回滚undo操作,使数据库恢复到一个正确的状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99174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塔插板通用焊接工装
- 下一篇:一种交互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