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微差控制爆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3626.6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4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生;李军涛;常江;隋国梁;刘宝生;肖振伟;曹玖雷;王树举;何平远;王海平;欧琳;曹强;田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住总第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F42D1/08;F42D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隧道微差控制爆破方法,步骤一:对炮孔的分布、炮孔的数量和炮孔的爆破参数进行设计;其中炮孔爆破参数包括周边眼、辅助眼以及掏槽眼三者的孔径、孔距、抵抗线和深度;步骤二:在待爆破的隧道掘进掌子面上进行炮孔的钻设;步骤三:在隧道掘进掌子面上钻设的炮孔中进行装药;步骤四:对装完炸药的炮孔进行堵塞密实;步骤五:对每个炮孔内的数码电子雷管进行延时设置;步骤六:延时设置完成后进行连线,确定无误后按顺序起爆。现有的微差爆破技术爆破机理复杂、并无明确的理论及实践支撑,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围岩及现场情况采用不同的掏槽爆破方法,从而实现提高爆破效率、降低震速、节约财力的目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控制 爆破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隧道微差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对炮孔的分布、炮孔的数量和炮孔的爆破参数进行设计;其中炮孔爆破参数包括周边眼、辅助眼以及掏槽眼三者的孔径、孔距、抵抗线和深度;步骤二:在待爆破的隧道掘进掌子面上进行炮孔的钻设;其具体步骤包括如下:步骤1:进行减震干扰孔的钻孔;根据实际经验,在隧道掘进掌子面中心的下方区域、沿着垂直于掘进掌子面的方向钻取一组减震干扰孔;减震干扰孔分布在掌子面竖向轴线位置处、且关于竖向轴线对称;所述减震干扰孔的直径和间距根据超前水平钻探设置,其直径为120mm~140mm,间距为100~150mm;一组减震干扰孔呈十字形布置,其中横向减震干扰孔布置在竖向减震干扰孔中最顶部减震干扰孔与次顶部减震干扰孔之间,竖向减震干扰孔中最底部的竖向减震干扰孔与隧道掘进掌子面底部的距离为500~600mm;步骤2:进行掏槽眼的钻孔,包括一级掏槽眼和二级掏槽眼的钻孔;先在减震干扰孔的两侧分别钻设一排一级掏槽眼;然后在一级掏槽眼的外侧钻设一排二级掏槽眼;其中每排一级掏槽眼沿竖向间隔设置,一级掏槽眼与减震干扰孔之间水平间距为1000~1500mm,一级掏槽眼与掌子面之间的夹角为60°~63°,每排二级掏槽眼沿竖向间隔设置,二级掏槽眼与减震干扰孔之间水平间距为1800mm~2200mm,二级掏槽眼与掌子面之间的夹角为65~68°;步骤3:进行周边眼的钻孔;在隧道掘进掌子面上、沿掌子面外轮廓间隔设有一排周边眼,用于控制爆破后掌子面的轮廓;步骤4:进行辅助眼的钻孔;在周边眼与掏槽眼之间钻设两排辅助眼,其中每排辅助眼呈弧形间隔布置,且两排辅助眼之间的间距为500~550mm;步骤三:在隧道掘进掌子面上钻设的炮孔中进行装药;装药方式采用不耦合性连续装药,即炸药直径小于对应的炮孔直径,炸药与炮孔壁之间留有间隙,且炸药在炮孔内连续装填,不留间隔;所述炸药均采用数码电子雷管起爆;步骤四:对装完炸药的炮孔进行堵塞密实;其中堵塞材料的重量份组分如下,砂:土:水为3 : 1 : 1~3 : 2 : 1或者土:水为3:1~4:1;步骤五:对每个炮孔内的数码电子雷管进行延时设置;其中,一级掏槽眼统一设置为0毫秒,二级掏槽眼统一设置为50毫秒;辅助眼逐孔设置延时,延时设置为100~580毫秒;周边眼逐孔设置延时,延时设置为700~900毫秒;步骤六:延时设置完成后进行连线,确定无误后按顺序起爆;隧道掘进掌子面竖轴两侧相互对称的两孔进行同时起爆,并且利用数码电子雷管微差控制由下至上、由内到外依次推进,逐排起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住总第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住总第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96362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