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化铁路AT牵引网故障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57120.4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7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马庆安;李群湛;刘炜;陈民武;解绍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气化铁路AT牵引网故障定位方法,涉及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技术领域,可自动确定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其原理是:分别假设接触网T~钢轨R之间、正馈线F~钢轨R之间发生短路故障,根据AT牵引网的计算模型,以AT吸上电流分布的理论值和实际值的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比较两种短路故障情况下的电流分布误差最小值,数值较小所对应的故障类型即为该次故障的故障类型,所对应的位置即为所该次故障的故障位置。该方法与AT吸上电流相比,可降低故障区段两端的AT吸上电流误差所带来的故障定位误差。本发明结构简单,投资较少,便于实施,既可用于新线建设和也适用于旧线改造。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化铁路 at 牵引 故障 定位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电气化铁路AT牵引网故障定位方法,分别假设接触网T~钢轨R之间、正馈线F~钢轨R之间发生短路故障,根据AT牵引网的计算模型,以AT吸上电流分布的理论值和实际值的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比较两种短路故障情况下的电流分布误差最小值,数值较小所对应的故障类型即为该次故障的故障类型,所对应的位置即为所该次故障的故障位置;该方法的实现步骤为:步骤一、形成牵引供电系统模型: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或广义对称分量法建立AT牵引网的计算模型,供电线较长时,为提高故障定位精度,建模时应考虑供电线的影响;步骤二、故障发生时,读入各电流互感器测得的电流,并计算各AT吸上电流标幺值:当AT牵引网发生故障时,可根据导体即接触网T、正馈线F的量测电流由广义对称分量法求出实际短路电流;对于单线AT牵引网,短路电流
为:
其中,
分别为从牵引变电所流向接触网T、正馈线F的电流;对于复线AT牵引网,短路电流
为:
其中,
分别为从牵引变电所流向上下行接触网T、正馈线F的电流;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变化时,各AT吸上电流的大小也随之变化,为消除其影响,可将各AT测出的吸上电流模值I′ATj除以牵引变压器二次侧的短路电流模值Isc,得到用标幺值表示的AT吸上电流,下标中的“j”表示第j个AT,j=1,2,3;由于AT吸上电流的非同步性,各AT吸上电流的量测值取模值;当将其与计算值相比时,计算值也取模值;将测得的各AT吸上电流模值I′ATj除以短路电流模值Isc,得AT吸上电流的标幺值I′ATj*,可得故障时AT吸上电流的实际分布;步骤三、分别假设接触网T~钢轨R之间、正馈线F~钢轨R之间发生短路故障,设定故障位置初值:因故障类型未知,可分别假设接触网T~钢轨R之间、正馈线F~钢轨R之间发生短路故障,最后根据电流分布误差大小作为判定故障类型的依据,即认为与电流分布实际值最接近的故障类型为该次故障的类型;优化计算需要有一个故障位置的初值;以AT吸上电流比计算出的故障位置作为初值,或将供电臂的任一位置作为初值;步骤四、以AT吸上电流分布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计算故障位置最终值:根据以上分析,AT吸上电流分布的误差Iε实际上应为:
其中,IATj和I′ATj分别为第j个AT吸上电流的理论值和量测值即模值,下标中“*”表示标幺值;以AT吸上电流分布的计算值和实际值的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利用优化算法,调整故障位置;步骤五、将两种情况下的AT吸上电流分布误差进行比较,其值较小的AT吸上电流分布更与量测值相符合,其相对应的故障类型即为该次故障的故障类型,其对应的位置即为该次故障的故障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95712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杆体自动回缩式互感器极性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配网弧光接地故障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