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水污染迁移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7493.9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1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许丽萍;李韬;李梅;王蓉;沈超;沈婷婷;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2 | 分类号: | E02D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黄明凯;徐小蓉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污染迁移评估方法,涉及位于软土地区的污染场地,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软土地区浅部土层的环境水文地质情况资料,并按照地层组合类型划分为Ⅰ型、Ⅱ型、Ⅲ型以及Ⅳ型;(2)确定所述污染场地所属的地层组合类型;(3)确定所述污染场地的内外河流分布情况,包括三种情况,分别为污染场地内外均无河流分布、污染场地外有河流分布、污染场地内有河流分布;(4)根据所述污染场地所属的地层组合类型以及内外河流分布情况,评估所述污染场地内污染源的迁移扩散方向以及污染深度。本发明的优点是:该评估方法的建立有效提升了地下水污染迁移的识别效率,对充分把握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范围及其发展趋势具有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水污染 迁移 评估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地下水污染迁移评估方法,涉及位于软土地区的污染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软土地区浅部土层的环境水文地质情况资料,并按照地层组合类型划分为Ⅰ型、Ⅱ型、Ⅲ型以及Ⅳ型;(2)确定所述污染场地所属的地层组合类型;(3)确定所述污染场地的内外河流分布情况,包括三种情况,分别为污染场地内外均无河流分布、污染场地外有河流分布、污染场地内有河流分布;(4)根据所述污染场地所属的地层组合类型以及内外河流分布情况,评估所述污染场地内污染源的迁移扩散方向以及污染深度;所述地层组合类型包括Ⅰ型、Ⅱ型、Ⅲ型以及Ⅳ型:所述Ⅰ型的地层组合类型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层、硬壳层、粉性土层或粉砂层、淤泥质黏性土层;所述Ⅱ型的地层组合类型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层、硬壳层、淤泥质黏性土层,且在所述淤泥质黏性土层中局部夹有粉性土层或粉砂层;所述Ⅲ型的地层组合类型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层、硬壳层、淤泥质黏性土层;所述Ⅳ型的地层组合类型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层、硬壳层、厚层可塑‑硬塑黏性土层,所述厚层可塑‑硬塑黏性土层的厚度大于3m;当污染场地的地层组合类型为所述Ⅰ型时,评估所述污染场地内污染源的迁移扩散方向以及污染深度的方法为:(a)若所述污染场地内、外均无河流分布时,则污染源将向深度方向迁移扩散,且污染物最终滞留于所述硬壳层的顶部;若所述硬壳层中局部存在缺失区,则污染物下迁滞留于所述淤泥质黏性土层的顶部;(b)若所述污染场地外有河流分布时,所述污染场地内的污染源将向深度方向以及指向或背离所述河流的水平方向进行迁移扩散,且污染物最终滞留于所述硬壳层的顶部;若所述硬壳层中局部存在缺失区,则污染物下迁滞留于所述淤泥质黏性土层的顶部;若所述污染场地内的地下水水位高于所述河流水位时,则所述污染源指向所述河流的水平方向进行迁移扩散;若所述污染场地内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所述河流水位时,则所述污染源背离所述河流的水平方向进行迁移扩散;(c)若所述污染场地内有河流分布时,所述污染场地内的污染源将向深度方向以及指向或背离所述河流的水平方向进行迁移扩散,所述污染源在指向或背离所述河流方向迁移扩散时将在所述(b)的基础上提高迁移扩散面积,且污染物最终滞留于所述硬壳层的顶部;若所述硬壳层中局部存在缺失区,则污染物下迁滞留于所述淤泥质黏性土层的顶部;若所述污染场地内的地下水水位高于所述河流水位时,则所述污染源指向所述河流的水平方向进行迁移扩散;若所述污染场地内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所述河流水位时,则所述污染源背离所述河流的水平方向进行迁移扩散;当污染场地的地层组合类型为所述Ⅱ型时,评估所述污染场地内污染源的迁移扩散方向以及污染深度的方法为:(a)若所述污染场地内、外均无河流分布时,则污染源将向深度方向迁移扩散,且污染物最终滞留于所述硬壳层的顶部;若所述硬壳层中局部存在缺失区,则污染物下迁滞留于所述淤泥质黏性土的顶部;(b)若所述污染场地外有河流分布时,所述污染场地内的污染源将向深度方向以及指向或背离所述河流的水平方向进行迁移扩散,且污染物最终滞留于所述硬壳层的顶部;若所述硬壳层中局部存在缺失区,则污染物下迁滞留于所述淤泥质黏性土的顶部;若所述污染场地内的地下水水位高于所述河流水位时,则所述污染源指向所述河流的水平方向进行迁移扩散;若所述污染场地内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所述河流水位时,则所述污染源背离所述河流的水平方向进行迁移扩散;(c)若所述污染场地内有河流分布时,所述污染场地内的污染源将向深度方向以及指向或远离所述河流的水平方向进行迁移扩散,所述污染源在指向或背离所述河流方向迁移扩散时将在所述(b)的基础上提高迁移扩散面积,且污染物最终滞留于所述硬壳层的顶部;若所述硬壳层中局部存在缺失区,则污染物下迁滞留于所述淤泥质黏性土层的顶部;若所述污染场地内的地下水水位高于所述河流水位时,则所述污染源指向所述河流的水平方向进行迁移扩散;若所述污染场地内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所述河流水位时,则所述污染源背离所述河流的水平方向进行迁移扩散;当污染场地的地层组合类型为所述Ⅲ型时,评估所述污染场地内污染源的迁移扩散方向以及污染深度的方法为:(a)若所述污染场地内、外均无河流分布时,则污染源将向深度方向迁移扩散,且污染物最终滞留于所述硬壳层的顶部;若所述硬壳层中局部存在缺失区,则污染物下迁滞留于所述淤泥质黏性土层的顶部;(b)若所述污染场地外有河流分布时,所述污染场地内的污染源将向深度方向进行迁移扩散,且污染物最终滞留于所述硬壳层的顶部;若所述硬壳层中局部存在缺失区,则污染物下迁滞留于所述淤泥质黏性土层的顶部;(c)若所述污染场地内有河流分布时,所述污染场地内的污染源将向深度方向进行迁移扩散,且污染物最终滞留于所述硬壳层的顶部;若所述硬壳层中局部存在缺失区,则污染物下迁滞留于所述淤泥质黏性土层的顶部;当污染场地的地层组合类型为所述Ⅳ型时,评估所述污染场地内污染源的迁移扩散方向以及污染深度的方法为:(a)若所述污染场地内、外均无河流分布时,则污染源将向深度方向迁移扩散,且污染物最终滞留于所述硬壳层的顶部;若所述硬壳层中局部存在缺失区,则污染物下迁滞留于所述可塑‑硬塑黏性土层的顶部;(b)若所述污染场地外有河流分布时,所述污染场地内的污染源将向深度方向进行迁移扩散,且污染物最终滞留于所述硬壳层的顶部;若所述硬壳层中局部存在缺失区,则污染物下迁滞留于所述厚层可塑‑硬塑黏性土层的顶部;(c)若所述污染场地内有河流分布时,所述污染场地内的污染源将向深度方向进行迁移扩散,且污染物最终滞留于所述硬壳层的顶部;若所述硬壳层中局部存在缺失区,则污染物下迁滞留于所述厚层可塑‑硬塑黏性土层的顶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88749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对地下连续墙成槽后的槽段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堆场扬尘生态覆盖卷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