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角插铣加工的插铣点位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0476.X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0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白玉珍;宋万万;初宏震;卞伟宇;方立辉;吴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B23Q17/2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0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角插铣加工的插铣点位构建方法,属于飞机结构件数字化制造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基于转角残留区域,在保证加工刀具极限切宽的前提下,以刀具加工切宽为步距,采用残留退缩的方式进行分层布点,进而实现转角插铣点位的构建。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结构件中转角插铣加工点位的构建,该方法为转角插铣快速数控编程提供关键技术,实现了基于残留域的转角插铣加工数控程序的快速编制,同时,该方法对于其它结构特征的插铣加工编程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转角 加工 插铣点位 构建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转角插铣加工的插铣点位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转角残留区域构建:1)将转角切入端轮廓线li向转角圆心方向偏置切入端余量δi,得到上把刀具加工切入边界线lpi,同理,将lo向圆心侧偏置余量δo,得到上把刀具加工切出边界线lpo;2)以上把刀具半径Rp为半径,对边界线lpi、lpo进行倒圆角,获得圆弧线lpc,切点A为切宽增大起始点,切点B为切宽增大结束点,至此,由边界线li、lc、lo以及lpc包围形成的区域σp即为转角残留区域;lc为转角残留区域顶部的端点;(2)初始刀位轨迹线构建:1)偏置量δ计算:δ=Rc-Wc;式中:Rc为当前加工刀具的半径,Wc为当前刀具的切宽;2)以上把刀具加工边界线lpc为基准,向上把刀具所形成残留圆角的圆心Op一侧偏置δ,即获得初始刀位轨迹线f1,其中Fs为起始点,Fe为终止点;(3)插铣布点域Ec构建:1)偏置量δc计算:δc=Rc+Ac式中:Rc为当前加工刀具的半径,Ac为当前刀具加工后的余量;2)将转角轮廓线li、lc、lo向圆心Op所在内侧方向偏置δc,获得基于转角轮廓线的刀位轨迹边界线,包括边界线bi、bc、bo,当Rc>=rc时,rc为待加工转角半径,边界线bc不存在;连接AOp,与bi相交于Bs;连接BOp,与bo相交于Be;Bs为边界线起始点,Be为边界线终止点;由边界线bi、bc、bo、BeOp和OpBs组成的环所包围的区域Ec为插铣布点域;(4)基于残留域进行残留退缩式分层:当初始刀位轨迹线f1与bi、bc、bo均不相交,且fi不包含在插铣布点域Ec时,分层结束,加工转角残留需要分层数N=1;否则,以初始刀位轨迹线f1为基线,沿去除余量的方向,由Op指向Oc的方向逐层进行偏置,偏置量为当前刀具切宽Wc,每层偏置线fi=f1+(i‑1)×Wc;当fi与bi、bc、bo均不相交,且fi不包含在插铣布点域Ec时,分层结束,加工转角残留需要分层数N=i;(5)计算每层有效布点轮廓线:设第i层插铣布点域为Ei;当i=1时,Ei=Ec;当i≥2时,Ei=Ei‑1-Vi‑1;设第i层刀位轮廓域为Ti;延长线段OpBe和OpBs,与分层圆弧偏置线fi分别交于Fei、Fsi,则由fi、OpFei、OpFsi组成环所包围区域即为Ti;设第i层有效布点域为Vi,则有Vi=Ei∩Ti,提取Vi边界环Li,由此即求得,第i层有效布点轮廓线Lvi:Lvi=Li∩{fi,bi,bc,bo};(6)计算插铣进刀点位集Pa:设第i层有效布点轮廓线Lvi={mi,mc,mf,mo},其中mi∈bi,mc∈bc,mf∈fi,mo∈bo,针对不同分层,mi,mc,mf,mo为空,但不能全部为空;Lvi包含多段线段,需要分段进行布点;1)在mf上进行布点:以mf为基准,向残留退缩方向偏置Rc,获得理论加工边界线b;取mf两端点,分别以两端点为圆心,作半径均为Rc的圆c1和c2,当c1和c2相交且二者相交所形成的尖点与b的距离H≤Wcmax时,完成mf上插铣布点;所述的尖点取距离理论加工边界线b较近的交点,该点为实际加工中真实的残留尖点;Wcmax表示当前刀具的极限切宽;当c1和c2不相交或者二者相交所形成的尖点与b的距离H>Wcmax时,等距递增1个插铣点位,再次判别相邻两刀所形成残留是否满足H≤Wcmax,如果不满足条件,继续等距递增1个插铣点位,直至相邻两刀间残留满足条件H≤Wcmax,完成该段区域插铣布点;2)在mi,mc,mo上布点:在mi,mc,mo上布点时,除判别条件有所区别外,其余方法同上;首先对待布点边线向残留退缩方向偏置Rc,获得理论加工边界线,然后以待布点边线两端点开始,判别相邻两刀的残留H是否满足条件H≤A,A为确定的允许最终残留量,如果满足条件H≤A,则停止布点,否则,等距增加1个插铣点,并判别相邻两刀残留H是否满足判别条件,直至满足条件H≤A,完成该段区域的插铣布点;3)分段完成布点后,形成点位集Pi,对Pi进行去重复处理,然后以Op为参考点,对Pi包含点进行逆时针排序,至此完成第i层有效布点轮廓线Lvi上的插铣布点,求得点位集Pi;4)按照上述方法,依次获得每层的点位集P1、P2……Pn,由此,求得进刀点位集Pa为:
(7)计算插铣退刀点位集Pr:设退刀方向向量
则有
设Pai为进刀点位集Pa中第i个点,以Pai为基点,按
方向偏置距离Dret,即求的当前进刀点Pai对应的退刀点Pri,据此,求得与进刀点位集Pa对应的退刀点位集Pr;(8)计算插铣点位集P:设进刀点位集Pa中第i个点为Pai,将点Pai沿着转角轴线方向分别向转角的顶面和底面进行投影,得到进刀阶段的两极限位置点Paui、Padi;设退刀点位集Pr中第i个点为Pri,将点Pri沿着转角轴线方向分别向转角的底面和顶面进行投影,得到退刀阶段的两极限位置点Prdi、Prui;由此求得转角残留区域插铣加工的插铣点位集P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840476.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