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余热跨季节储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6860.5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6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东;郭放;刘富军;宿颖波;张俊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赤峰富龙热力有限责任公司;赤峰和然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8D9/00;F28F27/02 |
代理公司: | 11543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东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余热跨季节储热装置,包括:储热体、多个一级分/集水器、多个二级分/集水器、板式换热器、软化水处理器、补水水箱、循环泵、补水泵、水处理仪、多组阀门、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温度变送器、多个流量计、多个压力传感器、多个电动执行器、电磁阀、数据采集器、PLC控制器、触控屏;该装置利用地下储热体蓄存非采暖季的富余工业余热,并在采暖季将热量提取用于区域供热,通过优化的储热体内换热管路连接方式,实现降低储热体热损及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储热装置的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储热装置各分区阀门的开启/关闭,切换调用储热分区组合形式,实现储热装置出水温度控制,以满足工艺生产过程对于稳定供回水温度的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余热 季节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工业余热跨季节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热体(1)、第一一级分/集水器(4)、第二一级分/集水器(5)、多个二级分/集水器(2,3)、板式换热器(6)、软化水处理器(8)、软化水箱(7)、循环泵(9,10)、第一补水泵(11)、第二补水泵(12)、水处理仪(13)、多组阀门、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温度变送器、多个流量计、多个压力传感器、多个电动执行器、电磁阀、数据采集器、PLC控制器;/n储热体(1)用于工业余热的储存;第一一级分/集水器(4)、第二一级分/集水器(5),用于分配和收集储热体(1)中各储热分区的循环流量;二级分/集水器,用于分配和收集储热体(1)中单个分区内的换热管路各支路的循环流量;板式换热器(6),用于储热体各管路内的循环工质与储热流体或取热流体的换热;软化水处理器(8),用于将装置补水口进入的自来水处理为软化水送至软化水箱(7);软化水箱(7),用于缓存软化水;第一补水泵(11)、第二补水泵(12),能够从软化水箱(7)取软化水,用于为储热装置提供补水动力;循环泵(9,10),用于为储热体(1)换热管路内的循环工质提供循环动力;水处理仪(13),用于对储热装置换热管路内循环工质的垢类进行预防和清除;阀门,安装在第一一级分/集水器(4)、第二一级分/集水器(5)与板式换热器(6)之间连接管路上以及第一一级分/集水器(4)、第二一级分/集水器(5)的各分支口处,用于对储热体(1)中分区的切换和运行模式切换;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储热体(1)的温度场以及储热装置内循环工质的温度;温度变送器,将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输送至数据采集器;流量计,用于测量储热装置的总循环流量以及储热体各分区内换热管路的循环流量,并将流量信号变送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输送至数据采集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储热装置循环管路不同位置处的压力,并将压力信号变送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输送至数据采集器;电动执行器安装在各阀门上,能够接收PLC控制器的控制命令,调节储热装置中各阀门开度并反馈其开度信号,并将反映其开度的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传送至数据采集器;电磁阀接收PLC控制器的开关量信号,控制连接储热装置补水口与软化水处理器(8)的补水管路的开启与关闭;数据采集器用于储热装置各温度、流量、压力、阀门开度或开关量信号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号发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接收数据采集器的温度、流量、压力、阀门开度或开关量信号,根据控制算法,能够控制系统内的各电动执行器、循环泵(9,10)、电磁阀、第一补水泵(11)、第二补水泵(12)的状态。/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赤峰富龙热力有限责任公司;赤峰和然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赤峰富龙热力有限责任公司;赤峰和然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3686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路热管及环路热管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换热器管程组合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