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产成本低的智能型抄表计费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6130.1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9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葛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顺英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1R11/56;G01R11/04;H05B3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产成本低的智能型抄表计费系统,包括电表箱、设置空气泵和若干排热管,所述空气泵和排热管均与电表箱内部连通,相邻排热管之间设有振动管,所述电表箱上设有箱门和若干操作按键,所述箱门上设有显示屏、把手、蜂鸣器和若干指示灯,该基于物联网的生产成本低的智能型抄表计费系统通过驱动单元使移动块位置下降,方便热空气排出,并利用空气泵引入外部低温气体,由喷气机构实现电表箱内均匀降温,不仅如此,通过振动管内的振动块来回移动敲击排热管,使滤网发生振动,方便堆积的灰尘掉落,从而恢复原先的散热性能,在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生产成本 智能型 计费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产成本低的智能型抄表计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表箱(1)、设置在电表箱(1)一侧的空气泵(2)和设置在电表箱(1)上方的若干排热管(3),所述空气泵(2)和排热管(3)均与电表箱(1)内部连通,相邻排热管(3)之间设有振动管(4),所述电表箱(1)上设有箱门(38)和若干操作按键(5),所述箱门(38)上设有显示屏(7)、把手(9)、蜂鸣器(9)和若干指示灯(6);所述电表箱(1)内设有喷气机构(10)和驱动机构,所述喷气机构(10)设置在电表箱(1)内的底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电表箱(1)内的顶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若干驱动单元(11),所述驱动单元(11)的数量与排热管(3)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驱动单元(11)包括第一电机(12)、第一偏心轮(13)、隔板(14)、第一限位块(15)、竖杆(16)、第一弹簧(17)和移动块(18),所述第一电机(12)和第一限位块(15)均固定电表箱(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机(12)与第一偏心轮(13)传动连接,所述隔板(14)设置在第一偏心轮(13)的上方,所述竖杆(16)的底端固定在隔板(14)上,所述隔板(14)的顶端与移动块(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15)套设在竖杆(16)上,所述第一弹簧(17)的底端与隔板(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的顶端与第一限位块(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振动管(4)内设有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29)、第二偏心轮(30)、框架(31)和设置在框架(31)两侧的振动单元,所述第三电机(29)固定在振动管(4)的内壁上,所述第三电机(29)与第二偏心轮(3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偏心轮(30)设置在框架(31)内,所述振动单元包括第四连杆(33)、第三限位块(32)、第二弹簧(34)和振动块(35),所述第四连杆(33)与框架(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块(32)固定在振动管(4)的内壁上且套设在第四连杆(33)上,所述第四连杆(33)通过第二弹簧(34)与振动块(35)连接;所述指示灯(6)内设有灯光控制模块,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顺英,未经葛顺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86130.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