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推式自动间隔混合播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9629.6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9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于正河;石云鹏;张鸿宇;刘风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06 | 分类号: | A01C7/06;A01C5/06;A01C7/20;A01G25/09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设备使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手推式自动间隔混合播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先按照所需播种的作物种子的类型和播种间隔,选择对应尺寸的圆盘播种装置,然后根据播种的距离选择对应尺寸的大链轮和小链轮并安装更换,再调整好传动链的松紧度,然后再根据播种该种作物所需要的播种深度进行调节,调节外套筒内的内连杆的上下距离,调节完毕后依次装填好种子、肥料和水,最后调节推杆至合适的高度后通过后轮连杆进行固定,再调节输肥管的角度、输水阀门和输肥阀门,调节完毕后推动扶手进行播种工作,使用灵活方便,便于调节施水量和施肥量,播种方法播种效果好,实用性强,应用环境好,市场前景广阔。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推式 自动 间隔 混合 播种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手推式自动间隔混合播种装置的播种方法,其主体结构包括:扶手、圆盘壳体、种箱、水箱、肥箱、容器连接体、大链轮、圆盘固定座、内连杆、圆盘连杆、套筒、前轮、底座、小链轮固定座、前轮转轴、小链轮、传动链、外套筒、开沟锄、刮土器、大链轮支撑座、后轮、后轮连杆、推杆、调节螺栓、播种口、圆盘播种装置、输水管、输肥管、储水单元、储肥单元、输水阀门、输肥阀门、储种槽和圆盘开口;软材料包覆式的圆柱形扶手与推杆的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所述扶手用以推动播种装置进退;所述推杆的下端与后轮连杆螺栓结构固定连接,用以调节推杆高低;所述后轮连杆分别固定在底座的左端,所述后轮连杆支撑式与后轮连接,形成转动结构;所述后轮为橡胶实心轮结构,用以压实开沟锄锄起的泥土;所述底座是由不锈钢材质的方形空心管焊接而成的日字型框架结构,该日字型框架结构的底座包括前后两根横向杆和两根横向杆之间的三根纵向杆,所述底座的上部左侧置有圆盘壳体,圆盘壳体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圆盘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圆盘固定座为平板状结构,圆盘固定座与底座上的纵向杆螺栓式固定连接,以实现圆盘壳体的固定;所述圆盘壳体为前后双层结构,圆盘壳体的下侧靠前处开有播种口,圆盘壳体的上侧靠前处开有圆盘开口,圆盘壳体的前层内置有圆盘播种装置,所述圆盘播种装置沿外边沿处均匀分布有四个储种槽,用以储存1‑10粒种子,并通过圆盘播种装置转动式将储种槽内的种子输送至播种口处,并通过播种口掉落至开沟锄挖出的沟内以完成播种;所述播种口位于圆盘壳体的下侧靠前处;所述圆盘壳体内部中间处置有用以把圆盘播种装置隔开的密封的隔层,隔层的后侧靠右处置有储肥单元,用以临时储存由肥箱输送的肥料,储肥单元的上端置有用以肥料进入的开口,储肥单元的下端连接有用以排出肥料的输肥管,所述输肥管为向右倾斜结构,肥料与种子保持5‑10cm距离,防止烧苗,所述输肥管的下端为斜切口结构,以防止肥料堵塞;所述输肥管与储肥单元连接处置有用以控制施肥量的输肥阀门;所述储肥单元的左侧置有储水单元用以临时储存由水箱输送的水源,储水单元的上端置有用以水源进入的开口,储水单元的下端连接有用以排出水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垂直放置,并且输水管的排水口端靠近播种口端1‑5cm,能够将水分直接输送至种子及附近土地上,所述输水管与储水单元的连接处置有输水阀门,用以根据不同的作物控制输水量的大小;所述储水单元和储肥单元均为由上向下倾斜的上宽下窄的漏斗状结构,以便于储水单元和储肥单元内的物料通过重力作用自然下落;所述圆盘壳体的上端置有容器连接体,容器连接体的上端分别置有方形结构的种箱、水箱和肥箱,所述种箱、水箱和肥箱之间置有防止混合与减震的间隔板,所述种箱位于容器连接体的上端前侧,并通过容器连接体与圆盘壳体的圆盘开口相连通,所述水箱位于容器连接体的上端后侧靠左处,并通过容器连接体与储水单元上端的开口相连通,用以将水输送至储水单元内,所述肥箱位于容器连接体的上端后侧靠右处,并通过容器连接体与储肥单元上端的开口相连通,用以将肥料输送至储肥单元内;所述圆盘播种装置与其前侧的大链轮转动式固定连接,大链轮用以带动圆盘播种装置转动,所述大链轮的下侧置有用以支撑的大链轮支撑座,所述大链轮支撑座固定置于底座前侧横向杆的上表面,大链轮通过大链轮支撑座支撑;所述大链轮通过传动链与小链轮传动连接,用以将动力由小链轮传至大链轮,所述小链轮位于前轮的前侧并通过前轮转轴与前轮固定连接;所述小链轮和前轮之间置有用以支撑小链轮的小链轮固定座,所述小链轮固定座的上侧与底座的前侧横向杆螺栓连接,用以固定小链轮固定座,所述前轮包括前后放置的两个金属圆盘,金属圆盘之间通过圆盘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圆盘连杆均匀分布于金属圆盘的圆周边沿处,用以固定连接两个金属圆盘,所述圆盘连杆上套有空心圆柱形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径比圆盘连杆的直径大8‑16mm,所述套筒的长度比圆盘连杆的短4‑8mm,套筒能够绕圆盘连杆转动,用以使前轮在泥泞或其他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方便前行;所述底座中间的纵向杆的下侧置有用以开沟的开沟锄,所述开沟锄的上端与内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内连杆的外侧套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上端与底座中间的纵向杆固定连接,并且外套筒与内连杆活动式连接,内连杆能够根据需要在外套筒内进行上下移动,以调整开沟锄的离地间距,进一步调整开沟的深度,以满足种植不同作物的需要;所述底座的下侧靠左处固定置有刮土器,用以将开沟锄开的沟填平,所述刮土器上置有用以调节刮土器角度的调节螺栓,所述的圆盘壳体的前侧面为通过螺栓固定的可拆卸结构,用以根据不同种子的大小,更换不同储种槽尺寸的圆盘播种装置,实现一机多用的水、肥和种子混合播种的功能;所述输肥管为塑性软管,能够自由调整输肥管的倾斜角度,用以根据所需肥料与种子的距离来调整输肥管的倾斜角度,实现水、肥和种子播入地下的间隔距离,以保证种子发芽安全;所述大链轮和小链轮为可拆卸式结构,能够根据所需播种的距离更换相应传动比的大链轮和小链轮,从而实施播种间隔的调整,以适用于不同植物的播种,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实现自动间隔混合播种的具体工艺包括下列步骤:(1)选择与调节播种参数:按照所需播种的作物种子的类型和播种间隔,选择对应尺寸的圆盘播种装置,将圆盘播种装置从圆盘壳体的前侧面放入圆盘壳体内,再将与圆盘壳体相连接的转轴固定进入圆盘播种装置中间的孔内,再将圆盘壳体的前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好;(2)确定播种间隔:先确定播种作物的播种间隔,然后根据播种的距离选择对应尺寸的大链轮和小链轮,具体数量关系为小链轮转动的线速度V1等于大链轮转动的线速度V2,小链轮转动的角速度R1等于前轮转动的角速度R3,大链轮转动的角速度R2等于圆盘播种装置转动的角速度R4,假设圆盘播种装置的直径为r4,前轮的半径为r3,小链轮的半径为r1,大链轮的半径为r2,则播种间隔L为:
所述前轮的半径为固定值,通过调节小链轮的半径r1与大链轮的半径为r2的比值来确定播种间隔的调整;(3)调整播种间隔:根据步骤(2)所述的方式算出小链轮和大链轮的半径比例后,根据该比例进行小链轮和大链轮的更换,先拆下大链轮,再从前轮转轴处拆下小链轮,并进行对应尺寸的更换,更换完毕后将传动链套好,并调整好传动链的松紧度,(4)调整开沟深度:先在不盛装种子、肥料和水的情况下运行该设备,开沟一段距离后测量开沟锄的锄地深度,再根据播种该种作物所需要的播种深度进行调节,调节外套筒内的内连杆的上下距离,以调节开沟锄的离地距离,使开沟锄达到所需的锄地深度,最后对内连杆进行固定;(5)物料填装:先根据所需要播种的面积和播种的距离估算所需种子的总量,再根据总量来称取对应的种子并装入种箱内,以防止直接将种箱内倒入过多种子,再根据上述办法依次计算出对应的水量和肥量,并分别装入水箱和肥箱;(6)进行播种作业:先调节推杆至合适的高度后通过后轮连杆进行固定,再根据肥料与种子的距离调节输肥管的角度至合适位置,再调节输水阀门和输肥阀门来调节施水量和施肥量,调节完毕后推动扶手进行播种工作,在种子、肥料和水用光后,先关闭输水阀门和输肥阀门,再补充种子、肥料和水,补充完毕后,开启输水阀门和输肥阀门继续播种工作,在完成播种作业后,停止运行该设备,通过输水阀门和输肥阀门将水和肥料排出并收集,再关闭输水阀门和输肥阀门,再从种箱内取出种子,实现自动间隔混合播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5962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锁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加工行位镶件的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