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苏新品种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7969.0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3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邓小健;匡冬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港市光速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A01G22/00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来光业 |
地址: | 5371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紫苏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将高杆、叶宽、产量高的紫苏品种作为父本,浓郁芳香的浓香皱叶紫苏品种作为母本,经过多代选育,使之培育出香气浓郁、枝杆高大、叶宽、高产的新品种紫苏,此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培育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的紫苏品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苏 新品种 培育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紫苏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a、选择适宜地块:选择周边无污染厂房或无污染环境、地势较高、阳光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b、苗床准备:用农家肥和复合肥混合土壤,平整土地后起畦,每亩苗床先于地表均匀施用腐熟的家禽畜粪肥200‑300kg或浓人粪尿200‑400kg,翻入土内,晒垄6‑10天后,再撒施复合肥2‑5kg、尿素1.5‑3kg做底肥,肥土混匀耙平,整细、起畦,畦和沟宽200厘米,沟深15‑20厘米;c、品种选择:父本:选择高杆、叶宽、抗性好、高产的紫苏品种;母本:选择香气浓郁的皱叶紫苏品种;d、适时播种育苗:3月份播种,在播种前3‑5天进行晒种,催芽后将父母本种子分厢均匀地撒在床面上,覆盖薄土和稻草,浇足水,育苗期间,薄施人畜粪尿2‑3次,间苗2‑3次,定苗苗距2‑3 cm,晴朗天气时早上揭膜换气,在气温18‑‑20℃的条件下,种子经7‑10天即可齐苗,苗龄30‑45天移栽;e、大田移栽,隔行间种:f、田间管理:土壤水分:紫苏苗期及时供水保证土壤湿润,紫苏进入营养生长期后,增加浇水量,遇多雨季节注意排涝,在大田周边开环形沟排水;追肥管理:幼苗栽植成活后,每隔半月根际追肥1次,每次每亩大田施人粪尿800‑1000kg,或施尿素8‑10kg和复合肥3‑5 kg;中耕前追肥1次,每亩点施稀水粪800‑1000千克,或用尿素10千克,配成0.3%溶液点施;植株封行前,每亩追施稀水粪2000‑2500千克;在叶片旺长期,叶部喷洒0.5%尿素溶液1‑2次;在花蕾形成前追施一次8‑10公斤速效氮肥,在开花结实期追施4‑6公斤复合肥,追肥后立即灌水,后期视苗情适量灌水,保持地面湿润;病虫防治:病害主要有锈病、斑枯病、白粉病、根腐病,其防治方法主要是农业技术防治;即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和无病种子,通过晒种,利用阳光杀菌,注意通风透光,改善田间生态环境,及时消除杂草,集中烧毁病株残体,以减少和消灭虫源、菌源;虫害:危害紫苏的害虫主要有叶螨、蚜虫、青虫,虫害以物理防治为主,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害蛾诱捕器和粘虫黄板;每亩挂30厘米×50厘米的粘虫黄板15‑20片,盏频振式杀虫灯每30~50亩一盏灯,灯间距离180~200米,离地面高度1.5~1.8米,害蛾诱捕器每亩挂2‑4个; g、授粉:7月下旬至8月份,紫苏开花期授粉;h、采收苏子: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种子成熟时采收,割下果穗或全株,扎成小把,晒数天后,脱下种子晒干、去杂,置阴凉干燥处保存;i、第二次选育:次年3月上中旬将采收的种子播种育苗培育留种;j、第三次选育:将第二次选育的种子播种培育后移栽种植,繁殖田周边50米不种植其它紫苏品种,繁殖田放置蜂箱2‑5箱/亩,按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等到种子充分成熟后收割,晒干脱粒,将细小粒、瘪粒、虫蛀粒、破损粒和夹杂物剔除,得到香气浓郁、高杆、叶大、高产优质、纯度高的商用种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港市光速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港市光速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2796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