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通信机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4539.7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5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7 |
发明(设计)人: | 时枫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时枫娇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2/00;F24F13/28;E04H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6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通信机房,包括主体及设置在主体上的支柱、通风机构、热交换组件、通气管、制冷设备和水冷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第一扇叶、第一转轴、第一圆齿轮、第二转轴、第二圆齿轮、第三转轴、传送带、第二风扇、侧通风管、第三通风管、出风板和主通风管,所述热交换机机构包括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首先通风机构把高处的冷空气导入热交换组件,在热交换组件中与室内的热通气进行热交换,通过第三通风管是制冷设备中的风从下向上吹,能有效的防止灰尘的堆积,再通过水冷机构能使储藏在地下的水与主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减少制冷设备的输出功率,减少了资源浪费,而且工作电源稳定可靠,保证了整个设备的稳定持续运行。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效果 通信 机房 | ||
【主权项】: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通信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及设置在主体上的支柱、通风机构、热交换组件(13)、通气管(11)、制冷设备(23)和水冷机构;所述制冷设备(23)的外机设置在主体外,所述制冷设备(23)的内机设置在主体内,所述支柱位于主体的上方;所述通风机构包括第一扇叶(1)、第一转轴(2)、第一圆齿轮(3)、第二转轴(4)、第二圆齿轮(5)、第三转轴(22)、传送带(6)、第二风扇(8)、侧通风管(7)、第三通风管(16)、出风板(17)和主通风管(9),所述第一转轴(2)设置在第一扇叶(1)的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2)通过轴承设置在支柱的上方,所述第一转轴(2)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圆齿轮(3)与第一支柱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圆齿轮(3)与第二圆齿轮(5)啮合,所述第二转轴(4)与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轴(4)与第一转轴(2)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转轴(4)通过传送带(6)与第三转轴(2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4)与第三转轴(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转轴(22)有三个,三个第三转轴(22)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三转轴(22)之间通过传送带(6)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风扇(8)有三个,三个第二风扇(8)分别设置在三个第三转轴(22)上,所述主通风管(9)设置在支柱上,所述主通风管(9)竖直设置,所述侧通风管(7)有三个,三个侧通风管(7)均设置在主通风管(9)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扇(8)通过侧通风管(7)与主通风管(9)连通,所述第三通风管(16)与制冷设备(23)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三通风管(16)设置在主体的下方,所述出风板(17)设置在第三通风管(16)上,所述出风板(17)水平设置,所述出风板(17)上设有出风孔,所述第三通风管(16)通过出风板(17)与主体内部连通;所述热交换机机构包括第一通风管(14)和第二通风管(15),所述热交换组件(13)设置在主体的上部,所述第一通风管(14)有若干个,所述第一通风管(14)呈矩阵排列,各第一通风管(14)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14)的一端与主通风管(9)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管(14)的另一端与通气管(11)连通,所述第二通风管(15)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通风管(15)呈矩阵排列,各第二通风管(15)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14)与第二通风管(15)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14)与第二通风管(15)之间交错设置;所述主体内设有电源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电感、二极管和场效应管,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LP28400ASPF,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九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七电容和第二电阻组成的并联电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一电阻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电感与集成电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三端与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三电容接地,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场效应管的漏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集成电路的第八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八端通过第四电容接地,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第三电阻和第五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分别与第三电阻和第五电容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六电容接地且分别与第六电容和第四电阻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时枫娇,未经时枫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74539.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