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数据安全分析的可视化交互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3739.2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5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周超;姜帆;陈春霖;郭靓;黄伟;郭雅娟;朱道华;姜海涛;金倩倩;李炜键;于晓文;贾雪;俞皓;张路煜;屠正伟;刘强;洪昊;朱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57 | 分类号: | G06F21/57;G06F16/245;G06F16/24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闫方圆 |
地址: | 2111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数据安全分析的可视化交互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通过Web展示规则配置界面、告警预览界面,并进行配置;步骤(B),确立交互模型,实现输入的场景与规则片段信息的组合分析处理;步骤(C),建立规则库,实现场景规则数据的结构化存储;步骤(D),大数据安全分析,实现实时大数据及场景规则的数据关联分析。本发明的大数据安全分析的可视化交互式方法,在传统攻击场景建模基础上,使用了可视化的规则配置界面,并在规则生效后可预览告警,提高了场景建模的可视性及交互性,实现了可视化交互的攻击场景建模,便于大数据安全分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安全 分析 可视化 交互式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大数据安全分析的可视化交互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通过Web展示规则配置界面、告警预览界面,进行配置,所述规则配置界面,用于实现攻击场景建模的规则配置,所述告警预览界面,用于生成告警与场景规则之间关系的展示;步骤(B),确立交互模型,实现输入的场景与规则片段信息的组合分析处理;步骤(C),建立规则库,实现场景规则数据的结构化存储;步骤(D),大数据安全分析,实现实时大数据及场景规则的数据关联分析;步骤(A),通过Web展示规则配置界面、告警预览界面,进行配置,包括以下步骤,(A1),通过Web展示的规则配置界面进行规则配置:在规则配置页面通过选择、点击、输入的方式建立安全事件场景及其规则的片段信息,规则片段信息暂存在交互模型中,其中,规则配置页面上选择日志数据字段是通过查询数据库表中的日志对应字段实现,并且规则配置页面在显示字段含义的同时还悬浮显示该字段在数据库中存储的英文字段名,用于帮助分析安全人员配置规则;(A2),规则片段重组:将暂存在交互模型的片段信息在内存中进行组合、关联、分析,形成被计算机理解的攻击场景建模规则,并向结构化数据库传输;(A3),规则存储:将经过分析后的攻击场景建模规则信息存储到场景数据库表,将经过组合后的规则语句存储到规则数据库表,场景与规则关联的信息存储在场景规则关联库表中,用于后续日志分析、场景建模;(A4),规则启用形成反馈闭环:在Web展示的告警预览界面反映两部分信息:自定义的场景与规则信息的关系、告警事件与场景的关系,其中,告警事件与场景的关系需要由安全分析人员确认,使场景规则生效,在对日志数据进行分析后,安全分析人员通过查看生成的告警事件与生成该事件的规则,进行分析,形成反馈闭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6373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