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梁间接加载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1708.3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4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曹霞;陈逸聪;金奇志;张金丹;张士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梁间接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分配梁、二次分配装置、试验梁、液压千斤顶、压力传感器、底座、工字型横梁、支柱。工字型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支柱,液压千斤顶与工字型横梁下翼缘板连接;压力传感器设在液压千斤顶与分配梁之间;试验梁设于底座上,试验梁上设挑耳,二次分配装置放置在试验梁的挑耳上,分配梁放置在二次分配装置上。由液压千斤顶产生荷载,压力传感器读取荷载数据,通过分配梁传递给二次分配装置,再平均施压于试验梁的两侧挑耳上,完成间接加载试验。本发明分配梁与二次分配装置上、下部均能拆卸、拼装与更换,且取材容易,经济实用,适合间接加载试验。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间接 加载 试验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混凝土梁间接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梁间接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分配梁(1)、二次分配装置、试验梁、液压千斤顶(9)、压力传感器(10)、第一底座(11)、第二底座(12)、工字型横梁(13)、第一支柱(14)、第二支柱(15);其中,两部二次分配装置分别由第一上部工字钢(2)、第二上部工字钢(3)、第一下部工字钢(4)和第二下部工字钢(5)组成;试验梁由主梁(6)、第一挑耳(7)和第二挑耳(8)组成;工字型横梁(1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柱(14)和第二支柱(15);液压千斤顶(9)底部与工字型横梁(13)下端翼缘板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10)设置在液压千斤顶(9)顶部中心位置与分配梁(1)顶面中心位置之间;试验梁设置于与地面相连的混凝土制成的矩形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上,根据试验所研究内容,调整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之间的距离;试验装置的试验梁为模拟次梁对主梁的间接加载,在主梁(6)上设置第一挑耳(7)和第二挑耳(8);本试验梁的制作结合15G310‑1中搁置式主次梁连接节点大样;选定二次分配装置,根据试验梁高选定第一下部工字钢(4)和第二下部工字钢(5):为了不使二次分配装置碰触试验梁主梁(6)表面,第一下部工字钢(4)的高度加上第一挑耳(7)的高度和第二下部工字钢(5)的高度加上第二挑耳(8)的高度均大于主梁(6)高,同时,第一下部工字钢(4)的工字钢之间的距离和第二下部工字钢(5)的工字钢之间的距离应相等,且略大于主梁(6)宽度;为了保证第一下部工字钢(4)和第二下部工字钢(5)腹板不因受压弯曲,在第一下部工字钢(4)和第二下部工字钢(5)腹板中间处焊接加肋板;根据第一下部工字钢(4)的工字钢的间距和第一下部工字钢(4)工字钢翼缘的宽度,以及第二下部工字钢(5)的工字钢之间的距离和第二下部工字钢(5)翼缘宽度分别选定第一上部工字钢(2)和第二上部工字钢(3),使第一上部工字钢(2)和第二上部工字钢(3)的长度分别等于第一下部工字钢(4)工字钢的间距加上翼缘的宽度,以及第二下部工字钢(5)工字钢的间距加上翼缘的宽度;第一上部工字钢(2)和第二上部工字钢(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正交连接第一下部工字钢(4)和第二下部工字钢(5),通过螺栓连接第一上部工字钢(2)的下翼缘板和第一下部工字钢(4)的上翼缘板,及第二上部工字钢(3)的下翼缘板和第二下部工字钢(5)的上翼缘板,构成一组倒U字的传力系统;将二次分配装置置于试验梁上;第一下部工字钢(4)和第二下部工字钢(5)分别位于第一挑耳(7)和第二挑耳(8)上;调整好二次分配装置的位置,使二次分配装置不与试验梁主梁(6)表面接触,同时第一下部工字钢(4)的下部工字钢均和第二下部工字钢(5)的下部工字钢分别相对于试验梁主梁(6)对称;这样保证了分配梁(1)传来的荷载能够均匀分配至第一挑耳(7)和第二挑耳(8)上;根据试验梁的承载能力计算制作分配梁(1),将分配梁(1)安置于二次分配装置上,保证加载点分别对准试验梁主梁(6)和分配梁(1)顶面形心处,确保两点形心在加载点于地面的铅垂线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6170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术刀手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外科多功能手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