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双变容积气体微压调节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3377.9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7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武;李群;赵静;闫继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6/20 | 分类号: | G05D16/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邬晓楠 |
地址: | 10009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双变容积气体微压调节装置及方法,属于静态压力计量校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调压旋钮带动调压丝杠前后移动调节可变容器容积实现目标压力值的粗调,然后通过调压旋钮带动活塞在活塞腔体内上下移动,实现目标压力的微调。在温度恒温保温方面,采用双腔体绝热隔热设计,极大地减少了外部环境温度对压力的影响,有效减少了微小压力波动,使检测系统中的压力保持准确和稳定。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容积 气体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可调节双变容积气体微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变容器(8)、连接器(7)、丝杠压盖(6)、钢珠(24)、调压丝杠(9)、后压盖(1)、可变容器端盖(10)、前压盖(2)、活塞端盖(3)、活塞(4)、活塞腔(33)、第一调压旋钮(20)、第二调压旋钮(13)、隔热外套腔体(17)、绝热保温套(18)、第一螺母(5)、第二螺母(25)、第三螺母(26)、第四螺母(27)、第五螺母(28)、第六螺母(29)、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排气阀(21)、排气阀阀座(14)、排气阀阀针(15)、排气阀压盖(16)、第一压力输出口(22)、第二压力输出口(23);所述可变容器(8)通过沿轴线方向伸缩改变容积,进而使其内部气体体积发生变化,它为工作介质容器,其结构特征为可变容器(8)为两端开口的管状容器,可变容器(8)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连接器(7)、可变容器端盖(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7)用于固定密封可变容器(8),连接器(7)的一端内侧为凹陷开口,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可变容器(8)连接密封,另一端内侧为凹陷开口,凹陷开口外侧有螺纹;所述钢珠(24)用于传递调压丝杠(9)产生的力值,减小调压丝杠(9)前后移动过程中调压丝杠(9)与连接器(7)相对滑动产生的摩擦力,其结构特征为圆球形状,钢珠(24)与连接器(7)另一端内侧凹陷开口接触;所述丝杠压盖(6)用于实现调压丝杠(9)与连接器(7)的连接,其结构特征为丝杠压盖(6)内侧有螺纹,内部底面中间有开孔,调压丝杠(9)的圆柱体端从丝杠压盖(6)中间的开孔穿过并间隙配合,丝杠压盖(6)与连接器(7)通过螺纹拧紧方式进行连接;所述调压丝杠(9)用于带动可变容器(8)前后移动,来改变可变容器(8)内的气体容积,其结构特征为调压丝杠(9)为T型圆柱结构,圆柱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绝热保温套(18)用于阻断可变容器(8)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其结构特征为绝热保温套(18)为连续层状结构,绝热保温套(18)置于隔热外套腔体(17)内壁面上;所述隔热外套腔体(17)起双重隔热作用,保证压力微调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其结构特征为隔热外套腔体(17)一端设有螺纹孔,螺母通过隔热外套腔体(17)一端的螺纹孔与后压盖(1)连接;所述第一螺母(5)用于支撑调压丝杠(9),调压丝杠(9)通过丝杠上的螺纹旋入第一螺母(5)内;所述后压盖(1)用于固定支撑第一螺母(5)和固定支撑隔热外套腔体(17)的后端,其结构特征为后压盖(1)中间开孔,第一螺母(5)置于后压盖(1)中间的开孔内,第一螺母(5)与后压盖(1)为过盈配合固定;所述第一调压旋钮(20)与调压丝杠(9)之间通过第二螺母(25)固定连接,通过左右旋转第一调压旋钮(20)带动调压丝杠(9)前后移动;所述可变容器端盖(10)用于固定密封可变容器(8),并且实现可变容器(8)与活塞腔(33)之间的气路连接,其结构特征为可变容器端盖(10)中心位置开有通孔,一端设有外螺纹,通过螺纹拧紧方式与前压盖(2)连接,另一端通过焊接方式与可变容器(8)连接;所述前压盖(2)用于固定连接可变容器端盖(10),固定支撑隔热外套腔体(17)的前端,其结构特征为前压盖(2)与可变容器端盖(10)连接的一侧中心位置开有螺纹孔,前压盖(2)与可变容器端盖(10)通过螺纹拧紧方式连接,前压盖(2)与隔热外套腔体(17)前端腔体内壁连接的位置设有外螺纹,隔热外套腔体(17)前端通过螺纹拧紧方式与前压盖(2)连接。前压盖(2)内开有活塞腔(33),活塞端盖(3)置于活塞腔(33)内,活塞(4)从活塞端盖(3)中间的空腔穿过,活塞(4)、活塞腔(33)同轴;前压盖(2)侧面设有排气阀阀座(14),排气阀(21)上的排气阀阀针(15)通过排气阀压盖(16)压置于排气阀阀座(14)内;前压盖(2)前端开有两个压力输出口用于连接外部仪表,分别为第一压力输出口(22)、第二压力输出口(23);所述活塞端盖(3)用于压紧密封前压盖(2)的上端,并实现对活塞(4)的密封,其结构特征为活塞端盖(3)上端为外螺纹,中间为空腔,底端设有限位台阶,限位台阶侧壁上设有U型槽,第二密封圈(32)置于限位台阶的U型槽内。活塞端盖(3)通过第一密封圈(31)与前压盖(2)压紧密封,活塞端盖(3)与活塞(4)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32)实现密封;所述活塞(4)通过上下移动实现活塞腔(33)内压力的微调,其结构特征为活塞(4)上端设有外螺纹,活塞(4)从活塞端盖(3)中间的空腔穿过,活塞(4)顶端与第二调压旋钮(13)通过第三螺母(26)连接,通过左右旋转第二调压旋钮(13)带动活塞(4)上下移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5337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