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点/铜纳米簇复合物比率荧光多巴胺探针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5071.2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0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金辉;桂日军;王宗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与生化传感的交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碳点/铜纳米簇复合物比率荧光多巴胺探针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蓝色荧光发射的碳点,对其表面进行氨基苯硼酸改性,再制备红色荧光发射的牛血清白蛋白稳定铜纳米簇,将二者混合反应制备出双荧光发射的碳点/铜纳米簇复合物,然后向碳点/铜纳米簇复合物水分散液中加入多巴胺,利用荧光光谱仪测定荧光发射光谱,拟合比率荧光峰强度与多巴胺共存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构建基于碳点/铜纳米簇复合物的比率荧光多巴胺探针;该探针的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产品具有高灵敏性和高选择性,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新颖的比率荧光探针应用于多巴胺的高效检测。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复合物 比率 荧光 多巴胺 探针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碳点/铜纳米簇复合物比率荧光多巴胺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蓝色荧光发射的碳点:将0.1克柠檬酸钠与0.75克碳酸氢铵溶解于10毫升二次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形成均质混合水溶液,将其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在180℃下搅拌反应4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采用分子量为1000道尔顿透析袋渗析处理24小时,透析袋中溶液采用旋转蒸发仪除水得到悬浊液,采用丙酮沉淀产物,离心分离,乙醇洗涤得到沉淀物,再干燥除水处理得到碳点;(2)碳点表面进行氨基苯硼酸改性:称取20毫克1‑(3‑二甲基氨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盐酸钠,10毫克N‑羟基琥珀酰亚胺钠(NHS)和20毫克氨基苯硼酸溶于20毫升二次蒸馏水,混合均匀形成均质水溶液,充分搅拌1小时后,加入1毫克/毫升的碳点水分散液,在室温下继续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产物采用离心分离除去未偶联的氨基苯硼酸,上层悬浊液用丙酮沉淀,离心分离,用乙醇反复洗涤得到沉淀物,然后干燥处理得到氨基苯硼酸改性的碳点;(3)制备牛血清白蛋白稳定的铜纳米簇:量取0.25毫升0.1摩/升的氯化铜水溶液与20毫升5毫克/毫升的牛血清白蛋白,在室温下充分搅拌10分钟形成均质混合液,然后滴加质量分数50%的0.5毫升氨水,继续搅拌反应5小时,反应产物用丙酮沉淀,离心分离,乙醇反复洗涤,在60℃下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稳定的铜纳米簇;(4)碳点/铜纳米簇复合物的制备:在5毫升pH=7.4物质的量浓度为1毫摩/升的磷酸盐水缓冲液中加入15毫克EDC盐酸纳和9毫克NHS,充分搅拌均匀后再加入10毫克牛血清白蛋白稳定的铜纳米簇,在室温下连续搅拌反应30分钟,然后滴加5毫升1毫克/毫升的碳点水分散液,保持连续搅拌反应8小时,反应产物用丙酮进行沉淀处理,沉淀物离心分离,乙醇重复洗涤,干燥处理得到碳点/铜纳米簇复合物;(5)在50毫升pH=7.4物质的量浓度为1毫摩/升的磷酸盐水缓冲液中加入碳点/铜纳米簇复合物,其浓度调节至0.1毫克/毫升,在缓慢搅拌下加入多巴胺形成均质的混合体系,其中的多巴胺浓度调节为0.1‑100微摩/升,采用荧光光谱仪测定混合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拟合比率荧光峰强度与相应多巴胺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构建出基于碳点/铜纳米簇复合物的比率荧光多巴胺探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2507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