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活塞内流道磁流变减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6815.6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9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朱石沙;黄鹏程;章岱;周潇;袁佳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36;F16F9/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5 湖南省湘潭***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活塞内流道磁流变减振器,包括带有螺纹的缸筒、活塞组总成、气囊式气体补偿腔、活塞杆件、导向装置、上下顶盖及一些辅助部件。活塞组总成把活塞以上的腔室分割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活塞组固接活塞杆,活塞杆穿过导向器和顶盖,活塞杆外端上设计有套筒式安装座,安装座内侧设有通线槽。缸筒的上端设有导向器,导向器的上端与上顶盖紧密相连,通过上顶盖把导向器紧密固定;缸筒的下端设有补偿腔,补偿腔与下顶盖紧扣,下顶盖上设计有套筒式安装座。本发明结构简单,能精确的调节车辆产生的振动,工作稳定且效率高;能有效防止阻尼硬化的发生,并且缸筒采用螺纹结构可以更换磁流变液提高减振器的使用可靠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活塞 内流 流变 减振器 | ||
【主权项】:
一种新型的活塞内流道磁流变减振器,包括缸筒(5),缸筒内从上至下依次是活塞组总成和补偿腔,活塞组总成把活塞以上的腔室分割成充满磁流变液的上腔室和下腔室,缸筒(5)底端设有下顶盖(12),下顶盖上端与补偿腔(14)固接,下端与下套筒式安装座(13)固接,缸筒(5)的上端设有导向器(23),导向器(23)的上端与上顶盖(3)紧密相连,通过上顶盖(3)把导向器(23)紧密固定;活塞组总成上端固接活塞杆(2),活塞杆(2)穿过导向器(23)和上顶盖(3),活塞杆(2)的上端固接有上套筒式安装座(1),上套筒式安装座(1)内侧设有出线槽(25),活塞杆(2)的下端设有相互连通的轴向引流孔(20)和径向引流孔(7),活塞杆(2)内设有与出线槽(25)连通的柱形轴向引线孔(21),下部设有与柱形轴向引线孔(21)连通的锥形径向引线孔(6),锥形径向引线孔(6)内设有相适配的锥形橡胶密封圈;活塞组总成包括绕有电磁线圈(17)的中间导磁体(16),中间导磁体(16)开有4个阻尼孔、中间导磁体(16)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导磁体(8)和下导磁体(10),上导磁体(8)与活塞杆(2)底端固接,下导磁体(10)上开有中心孔(26),上导磁体(8)与中间导磁体(16)之间设有不导磁体垫片Ⅰ(15‑1),下导磁体(10)与中间导磁体(16)之间设有不导磁体垫片Ⅱ(15‑2),上导磁体(8)、下导磁体(10)及中间导磁体(16)外侧设有与缸筒(5)沿轴向滑动配合的带径向定位凸台的活塞外套(9),活塞外套(9)把上导磁体(8)、下导磁体(10)及中间导磁体(16)固定为一体;上导磁体(8)上设有电磁线圈出线孔(27),电磁线圈(17)的引线依次经过出线孔(27)、锥形径向引线孔(6)内的锥形橡胶密封件、活塞杆(2)的轴向柱形引线孔(21)及上套筒式安装座(1)的出线槽(25)引出,引线(24)安装好以后将耐高压胶注入到活塞杆(2)轴向柱形引线孔(21)内进行密封;上导磁体(8)的中部设有与活塞杆(2)底端径向引流孔(7)相互连通的的磁流变液通道口(19);活塞杆(2)底端相互连通的轴向引流孔(20)和径向引流孔(7)、上导磁体(8)上的磁流变液通道口(19)、上导磁体(8)与不导磁体垫片Ⅰ(15‑1)的圆盘间隙通道、中间导磁体(16)的阻尼孔(28)、下导磁体(10)与不导磁体垫片Ⅱ(15‑2)的圆盘间隙通道以及下导磁体(10)的中心孔(26)构成了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磁流变液的流体通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0681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