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嵌入式可调控噪声检测及消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3614.0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2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晶;熊梅惠;刘江昆;郭皓;郭立;范洪博;吴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嵌入式可调控噪声检测及消噪装置,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干扰源、噪声检测电路、干扰接收电路、整形电路、放大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移相器、信号发生器、电源电路;噪声检测电路与干扰源连接,检测干扰源产生的噪声,干扰接受电路与噪声检测电路连接,接收噪声信号,整形电路与干扰接收电路连接,放大电路与整形电路连接,A/D转换器与放大电路连接,单片机连接A/D转换器和移相器,移相器与信号发生器连接,电源电路连接单片机、移相器、A/D转换器、放大电路、整形电路。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强,操作便捷,适用性强,消噪效果好,消噪明显。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单片机 实时 嵌入式 调控 噪声 检测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嵌入式可调控噪声检测及消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扰源(1)、噪声检测电路(2)、干扰接收电路(3)、整形电路(4)、放大电路(5)、A/D转换器(6)、单片机(7)、移相器(8)、信号发生器(9)、电源电路(10);/n所述噪声检测电路(2)与干扰源(1)连接,干扰接收电路(3)与噪声检测电路(2)连接,整形电路(4)与干扰接收电路(3)连接,放大电路(5)与整形电路(4)连接,A/D转换器(6)与放大电路(5)连接,单片机(7)连接A/D转换器(6)和移相器(8),移相器(8)与信号发生器(9)连接,电源电路(10)连接单片机(7)、移相器(8)、A/D转换器(6)、放大电路(5)、整形电路(4);/n所述噪声检测电路(2)包括拾音器MIC、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三极管Q3、滑动变阻器RP1、滑动变阻器RP2、变压器T1071A、变压器T1071B;其中电阻R14与电容C8并联后一端接拾音器MIC,电阻R15与滑动变阻器RP1串联后与电阻R14并联,滑动变阻器RP1的另一端接变压器T1071A的输入端;电阻R19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1连接后与变压器T1071A并联;电阻R16与电容C8并联后接变压器T1071A输入端;电阻R17与电容C9并联后与电阻R18串联然后接变压器T1071B输入端,变压器T1071A的输出端接变压器T1071B的输入端,电阻R20与变压器T1071B并联,变压器T1071B的输出端与电容C11串联后接三极管Q3;电容C10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阻R21、电阻R22串联后再与电容C11并联,并联后的一端接入三极管Q3;三极管Q3与电阻R23串联后与滑动变阻器RP2并联;/n所述干扰接收电路(3)和整形电路(4)包括拾音器MIC、联动开关SB1、联动开关SB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双电压比较器LM393;其中拾音器MIC一端接联动开关SB2,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后的一段接拾音器MIC,电阻R1的另一端接联动开关SB1;二极管D1与电阻R4串联后一端接联动开关SB2,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容C3和电阻R8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Q2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2、电阻R3并联;电阻R6和电容C4并联后,一端接联动开关SB2,另一端与电阻R5串联后接三极管Q1;电阻R7与电容C2串联后一端接三极管Q1,另一端与三极管Q2连接,电阻R7与电容C2串联后与电阻R9并联;电容C6、电容C7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阻R3并联;电容C5一端与电容C2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1串联后接芯片LM393的INA+管脚;芯片LM393的管脚INA+、GND、INB-均接地;电阻R10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芯片LM393的管脚OUTA;电阻R12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芯片LM393的管脚OUTB;电阻R13一端接芯片LM393的管脚INB-;/n所述移相电路(8)包括数字控制电位器芯片X9241、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容C15、电容C16、LM358双运算放大器U8A、U8B;其中电阻R24接LM358双运算放大器U8A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25与U8A并联,电容C15一端接地,另一端与U8A的正相输入端连接;U8A的输出端与电阻R26串联后与LM358双运算放大器U8B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容C16一段接地,另一端与U8B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27与U8B并联;LM358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接入单片机的P0.4端口;芯片X9241的管脚A0、A2、VSS、A1、A3均接地,管脚Vcc接5V电压,管脚VW1接U8B的正相输入端,管脚VL1接U8A的输出端,管脚VW0接U8A的正相输入端,管脚VL0接电阻R24的一端;/n所述信号发生电路(9)包括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二极管D3、二极管D4、音频功率放大器TDA2030A、TDA2030B、扬声器;其中电阻R31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容C17并联后接入音频功率放大器TDA2030A的输入端;电容C20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阻R32串联后接入音频功率放大器TDA2030A的输入端;电阻R33与TDA2030A并联;电容C18、C19并联接电压正极;电阻R34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音频功率放大器TDA2030B的输入端;电容C23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阻R35串联后接入音频功率放大器TDA2030B的输入端;电阻R36与TDA2030B并联;电容C24、C25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源负极;二极管D3一端接电源负极,另一端接TDA2030A的输出端;二极管D4一端接电源负极,另一端接TDA2030B的输出端;电阻R37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容C21串联后与扬声器并联;电阻R38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容C22串联后与扬声器并联;/n所述单片机电路(7)包括单片机芯片、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晶振Y1、三极管Q4、二极管D2、联动开关SB1、SB2、继电器KT1、LED灯LED1、LED2;其中电容C12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单片机芯片的RST管脚;电阻R28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单片机芯片的RST管脚;电容C13、C14并联后一端接地,电容C13和晶振Y1并联后一端接单片机芯片的XTAL2管脚,电容C14和晶振Y1并联后一端接单片机芯片的XTAL1管脚;三极管Q4一端接电源12V,一端接单片机的P0.0管脚,一端接二极管D2;继电器KT1一端接二极管D2,另一端接联动开关SB1、SB2;LED灯LED1与电阻R29串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单片机芯片的管脚P0.1;LED灯LED2与电阻R30串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单片机芯片的管脚P0.2;/n所述电源电路(10)包括220V转15V变压器T1、220V转9V变压器T2、整流桥A、整流桥B、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三端稳压集成电路芯片LM7812、三端稳压集成电路芯片LM7805、二极管D5、电阻R39;其中T1与整流桥A连接后与电容C26并联接入LM7812的Vin管脚;电容C27接LM7812的Vout管脚;T2与整流桥B连接后与电容C28并联再与电阻R39和二极管D5并联后接入LM7805的Vin管脚;电容C29接LM7805的Vout管脚。/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0361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支承车轮的载车板
- 下一篇:基板检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