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距离‑速度特征的手势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7554.9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4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樵明朗;王昊臣;王健伊;王俊;孙忠胜;张松阳;杨伟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G06K9/00;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距离‑速度特征的手势识别方法,步骤如下1,使用调频连续波雷达作为手势传感器,对接收到的差拍信号进行截取和排列,得到雷达回波信号2维矩阵;2,对步骤1中的雷达回波矩阵,分别沿快时间维和慢时间维进行二维FFT;3,利用R‑D图序列训练卷积神经网络;4,将实时的R‑D序列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识别测试,最终得到的卷积神经网络的测试正确率超过98%;5,实现对电脑端的操作及实物的控制;本发明能在没有光照和不穿戴传感器的情况下进行手势识别,实现了与电脑端和实物的交互;本发明加入了实时检测,巧妙的解决了数据截取位置不确定造成的识别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实时的手势识别和控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距离 速度 特征 手势 识别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距离‑速度特征的手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步骤1,使用调频连续波雷达作为手势传感器,对接收到的差拍信号按慢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得到雷达回波信号2维矩阵,每行对应一个调频周期即慢时间,每列对应一个距离单元即快时间;步骤2,对步骤1中的雷达回波矩阵,分别沿快时间维和慢时间维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即FFT,得到包含目标距离和速度信息的R‑D图;二维FFT的计算公式如式(1),X(l,k)=Σm=0NF-1Σn=0Ns-1xm(n)exp(-j2πknNS)(-j2πlmNF)---(1)]]>式中,X(l,k)是二维FFT变换的结果,NF表示慢时间维的采样点数,Ns表示快时间维的采样点数,xm(n)表示回波矩阵中第m个调频周期中的第n个采样;步骤3,经试验统计,当目标进入雷达波束后,回波信号强度会发生明显变化,据此变化即能检测出运动目标是否存在;设定动目标检测阈值,当回波强度超过检测阈值时,即认为运动目标存在;检测到运动目标后,系统连续采集12帧差拍信号并进行二维FFT变换,得到R‑D图序列;步骤4,随机选取步骤3得到的4种手势的R‑D序列,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训练集输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用经过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对测试集进行识别测试;经过10000次迭代训练,最终得到的卷积神经网络的测试正确率超过98%;步骤5,按步骤3的方法实时采集雷达回波信号并检测运动目标,当检测到手势动作时将R‑D序列存储并发送给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实时输出识别结果,能实现对电脑端的操作及实物的控制;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实现了不依靠摄像头和传感器设备的手势识别,能在没有光照和不穿戴传感器的情况下进行手势识别,并且实现了与电脑端和实物的交互,能作为一种可靠的、新颖的人机互接口;本发明加入了实时检测,巧妙的解决了数据截取位置不确定造成的识别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实时的手势识别和控制,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2755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