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炭循环型共聚气浮池净水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1544.8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5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磊;王文浩;贾瑞宝;张克峰;宋武昌;王珊;潘章斌;徐学信;薛舜;许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12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炭循环型共聚气浮池净水系统及方法,将机械絮凝、溶气气浮和斜板沉淀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共聚溶气气浮,共聚溶气气浮工艺,将机械絮凝与溶气气浮有机结合,强化了泡絮体的稳定性。将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大大强化了粉末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将气浮与臭氧氧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臭氧氧化效果。将机械絮凝、共聚气浮、生物活性炭和斜板沉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能够有效控制转速、减小水利损失等的情况下去除水体有机物并形成稳定的泡絮体。本发明的工艺,运行方式灵活,能够有效降低运行费用,具有应对水质变化适应性强、效率高、运行方便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循环 共聚 气浮池 净水 系统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生物炭循环型共聚气浮池净水系统,为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三级机械搅拌共聚絮凝池、臭氧‑生物活性炭接触池(7)、泡絮体分离区、斜板沉淀池(11)、砂滤池(13)和清水池(16),以及臭氧化溶气气浮装置及释放装置、反冲洗装置、粉末生物活性炭回收装置及循环系统;所述三级机械搅拌共聚絮凝池、臭氧‑生物活性炭接触池、泡絮体分离区、斜板沉淀池、砂滤池、清水池依次水平连接,通过相邻池体间的池壁控制内部水流流向;所述臭氧化溶气气浮装置及释放装置平行安装于清水池外部;所述反冲洗装置平行安装于砂滤池外部;所述粉末生物活性炭回收装置及循环系统平行设置于系统外部,所述清水池(16),连接有出水管(19);具体结构如下:(1)所述三级机械搅拌共聚絮凝池,包括三个混凝室,依次为混凝1室(3)、混凝2室(4)和混凝3室(5),每个混凝室内设有1~2个机械转轴,所述混凝1室(3)连接有进水管(1);(2)所述泡絮体分离区,包括有泡絮体分离池(8)、位于泡絮体分离池底部的污泥斗(37)、刮渣设备(9)和依池壁而设的用于收集浮渣的浮渣去除槽(10);所述刮渣设备(9),包括滑道和刮板,滑道铺设于池体周围,刮板沿滑道可在水面上做往复运动;所述浮渣去除槽(10)连接有浮渣运输管(30);(3)所述斜板沉淀池,包括斜板沉淀池(11),设置于沉淀池内的斜板(12)和位于斜板沉淀池(11)底部的污泥斗(42);(4)所述砂滤池(13),其内部设置滤层(14),池体上端设置有反冲洗水排水管(18),所述砂滤池(13)的底部连接滤池出水管(17)和放空管(38);(5)所述清水池(16),连接有出水管(19); (6) 所述臭氧化溶气气浮装置及释放装置,包括回流水泵(20),所述回流水泵(20)的入口端与清水池(16)的出水管(19)相连接,出口端连接有压力溶气罐(23);所述压力溶气罐(23)通过设有阀门的管道分别连接有空压机(21)和臭氧发生器(22);所述压力溶气罐(23)依靠法兰连接有溶气水回流管(24),所述溶气水回流管(24))通过三通管件连接溶气释放装置(25);所述三通管件一端连接溶气释放器(25),另外两端连接溶气水回流管(24);所述溶气释放装置(25)分别安装在混凝三室(5)以及臭氧‑生物活性炭接触池(7)的底部;(7)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回流泵(26)和反冲洗出水输送管(29),所述反冲洗回流泵(26)的入口端与清水池(16)的出水管(19)相连接,并设有控制阀门,出口端依靠法兰连接反冲洗水回流管(27),并通过三通管件连接反冲洗水释放装置(28),所述三通管件一端连接反冲洗水释放装置(28),另两端连接反冲洗水回流管(27);所述反冲洗出水输送管(29)的入口端与砂滤池(13)设置的反冲洗水排水管(18)相连接,并设有控制阀门,出口端通过三通管连接在浮渣运输管(30)上,并设有控制阀门;(8)所述粉末生物活性炭回收装置及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炭絮解体池(31)和粉炭分离回收池(32),依池壁而设的浮渣去除槽(45),刮渣设备(44),以及设置在臭氧‑生物活性炭接触池(7)下端的粉末生物活性炭释放装置(36);所述粉炭分离回收池(32)通过粉炭回收管(15)连接WAR废泥炭再生装置(41);所述WAR废泥炭再生装置(41)连接有粉末活性炭回流管(35),粉末活性炭回流管(35)管路上设置粉炭回流泵(39),回流的粉末活性炭于粉末活性炭释放装置(36)释放;所述炭絮解体池(31)内设有机械转轴(43);所述刮渣设备(44),包括滑道和刮板,滑道铺设于池体周围,刮板沿滑道可在水面上做往复运动;所述浮渣去除槽(45)连接有流出渠(33),流出渠(33)连接排污管(4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0154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氰化炭浆用高效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纳米乳化冷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