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荪生料免棚栽培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9813.3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4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苏干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化县民盛食用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53113 | 代理人: | 钱磊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竹荪生料免棚栽培技术。通过场地整理、播种、覆土盖物、套种作物、田间管理、出菇管理等一系列的方法进行竹荪的免棚种植。上述方法不仅稳产高产、省工省料,降低成本,而且拓宽栽培领域,解决“菇粮争地”的矛盾,使竹荪生产又出现一次新的飞跃。 | ||
搜索关键词: | 竹荪 生料 栽培技术 | ||
【主权项】:
一种竹荪生料免棚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原料选择:选用竹类、木类、秸秆类、野草类、壳类,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然后晒干挥发其中的生物碱,再切破,最后把原料放入池中,用麻袋、编织袋装好放入池内,再按每100公斤料加入0.3~0.5%的石灰,以水淹没料为度,浸泡24‑48小时,经过过滤后用清水反复冲洗,直到PH值达到7,捞起沥至含水量60‑70%;场地整理:开好排水沟,畦床宽1米,长度为10‑15米,床与床之间设人行通道,宽20‑30厘米,使畦床构成“龟背形”形状,距离畦沟底25‑35厘米防止积水;播种:先铺一层料,再铺一层种,种子要均匀的撒播在料层上,每平方米培养料10公斤;覆土盖物:堆料播种后,在畦床表面覆盖一层3厘米厚的腐殖土,腐殖土的含水量为18%;田间管理:播种后,正常温度下培育25‑33天,菌丝便爬上料面,可把盖膜揭开,用芒箕或茅草等覆盖畦床上,使小菇蕾形成,菌丝经过培养不断增值,吸收大量养分后形成菌索,并爬上料面,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转为菌蕾,并破口抽柄形成子实体,在出菇期培养基含水量为60%,覆土含水量不低于20%,空气相对湿度为85%,菌蕾生长期,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相对湿度不低于90%。菌蕾膨大逐渐出现顶端凸起,继之在短时间内破口,抽柄撒裙,每天早晚喷水一次出菇管理:播种后30‑50天菌丝可长满培养料,再经10‑15天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并爬上覆土,正常温度20℃以上,培育10‑20天即可长成菇蕾,此时保持湿度80‑90%,正常温度下,再经过培育20‑28天,菌蕾发育成熟,就可采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化县民盛食用菌有限公司,未经开化县民盛食用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8981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