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氮磷回收和面源污染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9863.2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莉;万玉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稻田氮磷回收和面源污染控制系统,包括吸附池和吸收净化坡地;吸附池位于具有坡度的沟渠或小河的岸上,并与河道平行设置;吸附池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靠近稻田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用于接纳稻田的排水,长方体结构底部设有若干出水口,吸附池的建造材料由秸秆和混凝土复合而成,吸附池内填充有吸附填料;吸收净化坡地位于吸附池和河道之间,与吸附池平行;吸收净化坡地分为两阶,第一阶与吸附池相连,第一阶设有过滤层和土壤层,过滤层填充砾石颗粒,土壤层种植绿化植物或低矮树木,第二阶设有吸收氧化层和作物种植层,吸收氧化层由吸收氧化质、细砂和粗砂混合组成,作物种植层种植农作物。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回收 和面 污染 控制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稻田氮磷回收和面源污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池(1)和吸收净化坡地(2);所述的吸附池(1)位于具有坡度的沟渠或小河的岸上,并与河道(3)平行设置;所述的吸附池(1)为长方体结构,吸附池上设置有盖板(1‑1),长方体结构靠近稻田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进水口(1‑2),进水口(1‑2)用于接纳稻田的排水,长方体结构底部设有若干出水口(1‑3),将水排入吸收净化坡地(2);为减少泥土淤积和确保水流通畅,所述的长方体结构底部设置有向河道倾斜的斜坡;吸附池的建造材料由秸秆和混凝土复合而成,建造材料的制备方法为:①水稻秸秆的挑选、晾晒、破碎、过筛;②筛分后的秸秆浸入质量浓度2~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5~12小时,然后对浸泡后的秸秆冲洗;③把冲洗后的秸秆浸入质量浓度1~5%的硅酸钠或硫酸铜溶液中5~15分钟,再放置5~12小时;④把步骤③的产物与水泥、高岭土按质量比5%:50~65%:30~45%混合均匀,再加水搅拌5~15分钟成复合浆料;⑤根据吸附池的设计大小,用复合浆料浇筑成型、脱模、养护3~5天;吸附池内填充有吸附填料;所述吸收净化坡地(2)位于吸附池(1)和河道(3)之间,与吸附池(1)平行;吸收净化坡地分为两阶,第一阶与所述吸附池相连,接纳吸附池中的排水,第一阶设有过滤层(2‑1)和土壤层(2‑2);过滤层(2‑1)填充砾石颗粒,砾石粒径为5~10mm,孔隙率为0.45,过滤层(2‑1)的厚度根据实地情况确定,为0.3~0.8m;土壤层(2‑2)位于过滤层(2‑1)的上部,土壤层(2‑2)的厚度为0.5~0.8m;在第一阶内设置若干内径为20~25mm的穿孔导气管(2‑3),穿孔导气管(2‑3)的长度大于过滤层和土壤层深度之和,穿孔导气管(2‑3)竖直穿过过滤层和土壤层,相邻两个穿孔导气管间距2~5m,均匀分布;土壤层种植绿化植物或低矮树木;吸收净化坡地第二阶设有吸收氧化层(2‑4)和作物种植层(2‑5);吸收氧化层(2‑4)由吸收氧化质、细砂和粗砂混合组成,吸收氧化质、细砂和粗砂体积配比为2:2:1,吸收氧化层(2‑4)的厚度根据实地情况确定,为0.5~1.0m,作物种植层(2‑5)位于吸收氧化层上部,作物种植层厚度为0.5~1.0m;作物种植层(2‑5)上种植农作物;所述吸收净化坡地(2)的底部采用素土夯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2986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