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介质宽带红外吸波超材料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2585.8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2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周佩珩;甄国帅;杨林;邓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1/00 | 分类号: | G02B1/00;G02B5/20;G02B5/22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闫树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红外人工电磁超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双介质宽带红外吸波超材料及其设计方法。该超材料由下至上依次包括TiN薄膜、第一介质材料薄膜、第二介质材料薄膜和金属光栅。本发明利用第一介质材料薄膜的高介电特性激发驻波、金属光栅激发空气‑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基元、金属光栅和TiN基底激发磁谐振和第二介质材料薄膜降低磁谐振的激发波长,通过调整光栅的大小、介质层的材料以及介质层的厚度,使驻波、表面等离子体基元以及磁谐振三种谐振方式发生耦合,在不同红外波段实现宽带的吸波效果。本发明设计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制作。5μm‑8μm波段范围内,在80%吸收率处的带宽达到1.9μm;8μm‑14μm波段范围内,在80%吸收率处的带宽达到3.7μm。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宽带 红外 吸波超 材料 及其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双介质宽带红外吸波超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包括TiN薄膜、第一介质材料薄膜、第二介质材料薄膜和金属光栅;所述TiN薄膜的厚度大于红外波段电磁波在TiN中的趋肤深度;金属光栅的单元结构为金属方块,周期为5μm;金属方块的边长为1.6μm‑2.1μm;金属光栅的厚度大于红外波段电磁波在金属中的趋肤深度;第一介质材料薄膜的相对介电常数大于5,厚度为400nm~700nm;第二介质材料薄膜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2.5,厚度为200nm‑500nm;两种介质材料薄膜的总厚度小于1μ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2258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