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钻无缆式海底变形长期观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3481.9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8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郭磊;叶思源;裴绍峰;袁红明;赵广明;何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赵翠;万桂斌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钻无缆式海底变形长期观测装置,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连接的钻头部分、变形测量缆和布放回收部分,所述布放回收部分包括留置部和回收部;钻头触底自启;回收部通过水声释放器钩锁与留置部的弹簧扣连接,并控制钩锁的打开使弹簧伸长从而将回收部顶开回收。本发明通过一种自钻无缆式海底变形长期观测装置,有效完成柔性的变形测量缆的原位布放,从而实现海底变形过程的长期原位观测。本发明能够仅通过一系列船载设备的甲板操作,就能顺利的完成设备的原位布放及回收,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科研成本,减轻了现场观测工作的操作难度,能够更好的为研究和工程活动服务。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布放 观测装置 变形 变形测量 钻头 留置 变形过程 船载设备 弹簧伸长 工程活动 工作效率 现场观测 依次连接 原位观测 弹簧扣 控制钩 释放器 顶开 钩锁 水声 甲板 科研 服务 研究 | ||
【主权项】:
1.一种自钻无缆式海底变形长期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连接的钻头部分、变形测量缆(9)和布放回收部分,所述布放回收部分包括留置部和回收部;所述钻头部分自下向上包括微钻头(20)、支撑管(23)和微控舱(19),所述支撑管(23)和微控舱(19)贯通连接,微控舱(19)内设有微电机、微控电路及电池,微电机连接微控电路,电池为微电机及微控电路供电,微电机的旋转杆穿过支撑管(23)并与微钻头(20)连接从而带动微钻头(20)的转动,所述支撑管(23)的外周设有配重(10);所述留置部包括海床基箱体(18)、弹簧(8)和弹簧扣(6),所述海床基箱体(18)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容许变形测量缆(9)穿过的通孔,所述变形测量缆(9)的顶端穿过海床基箱体(18)后卡位并连接水密接插件I(16),海床基箱体(18)的顶部还固定弹簧(8)的一端和弹簧扣(6)的拉绳(24)的一端,拉绳(24)位于弹簧(8)中央;所述回收部包括主控舱(12)、浮体材料(2)、水声定位器(1)、信标机(11)、水声释放器(3)和支撑框架,所述主控舱(12)内设有主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存储器、状态监测系统和电池,主控舱(12)的外周套有浮体材料(2),主控舱(12)的顶部设置水声定位器(1)和信标机(11),水声定位器(1)和信标机(11)分别与主控系统连接,主控舱(12)的底部设置水声释放器(3)和水密接插件II(13),水声释放器(3)分别与主控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连接,水密接插件II(13)分别与主控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连接;主控舱(12)的底部还设置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板(17)及连接支撑板(17)和主控舱(12)的支撑杆,水声释放器(3)连接水声释放器钩锁(5),水声释放器钩锁(5)正下方在支撑板(17)上设有弹簧扣通孔(21);所述支撑板(17)上还设有水密接插件通孔(22);所述留置部与回收部通过以下方式连接:水密接插件II(13)从下方穿过水密接插件通孔(22)与水密接插件I(16)连接,弹簧扣(6)从下方穿过弹簧扣通孔(21)与水声释放器钩锁(5)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未经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9348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调节的定位元件
- 下一篇:一种自紧式防松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