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渗透膜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9765.6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0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曹志源;朱亦冰;王家豪;方建慧;邓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01D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渗透膜水处理装置,由原液单元、正渗透膜组件与汲取液单元组成。正渗透膜组件中,模具表面为锯齿褶皱的结构,液流通过时可以形成涡流,保持溶液浓度不变,降低了膜表面的浓差极化现象,同时降低了膜表面污染。装置中小功率电泵以太阳能电池作为能源,更加绿色环保节能。本发明所述的装置易于拆卸组装,方便携带,使用简单。本发明的装置在野外工作、救灾、缺乏优质水源的情况下能够发挥出其出色的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水处理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正渗透膜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液单元(Ⅰ)、正渗透膜组件(Ⅱ)和汲取液单元(Ⅲ),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主要由一个模具(3)、一个环形垫片(2)和正渗透膜(1)、另一个环形垫片(2)和另一个组成模具(3)依次组装而成,形成由两个模具(3)口对口结合形成的间隔式空腔容器,两个所述模具(3)皆为槽形模具,两个所述模具(3)的敞口侧的敞口边缘分别通过环形垫片(2)与正渗透膜(1)的两侧紧密结合,使正渗透膜(1)形成两个空腔,分别作为原液侧空腔和汲取液侧空腔,正渗透膜(1)的正面朝向原液侧空腔,正渗透膜(1)的支撑层面朝向汲取液侧空腔,形成所述原液侧空腔的所述模具(3)具有原液入口(b)和原液出口(a),形成所述汲取液侧空腔的另一个所述模具(3)具有汲取液入口(d)和汲取液出口(c),所述原液单元(Ⅰ)主要由一个电泵(10)、一个进流阀(8)、一个接驳阀门(9)和一个电池(11)组成,所述电泵(10)的出水管通过进流阀(8)与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的原液入口(b)连通,原液从所述电泵(10)的吸水管进入后能通过原液入口(b)输送到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的原液侧空腔,所述进流阀(8)对进入原液侧空腔的原液进行控制,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的原液出口(a)通过接驳阀门(9)向原液单元(Ⅰ)外部释放原液,所述接驳阀门(9)对流出原液侧空腔的原液进行控制,保持正渗透膜组件(Ⅱ)的原液侧空腔中的原液浓度保持不变,所述汲取液单元(Ⅲ)主要由第二个所述电泵(10)、第二个所述进流阀(8)、第二个所述接驳阀门(9)、第二个所述电池(11)和汲取液储液瓶(6)组成,设置第二个所述电泵(10)的出水管通过第二个所述进流阀(8)与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的汲取液入口(d)连通,第二个所述电泵(10)的吸水管与汲取液储液瓶(6)连通,储存于所述汲取液储液瓶(6)的汲取液从第二个所述电泵(10)的吸水管被吸入后,能通过汲取液入口(d)输送到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的汲取液侧空腔,第二个所述进流阀(8)对进入汲取液侧空腔的汲取液进行控制,所述正渗透膜组件(Ⅱ)的汲取液出口(c)通过第二个所述接驳阀门(9)向汲取液储液瓶(6)输送汲取液,第二个所述接驳阀门(9)对流出汲取液侧空腔并进入汲取液储液瓶(6)的汲取液进行控制,所述汲取液储液瓶(6)还设有入口装置,通过入口装置向汲取液储液瓶(6)中补充汲取液,保持正渗透膜组件(Ⅱ)的汲取液侧空腔中的汲取液保持在设定浓度水平范围内,所述汲取液储液瓶(6)还设有汲取液取出口,通过汲取液取出口能将汲取液收集起来进行利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5976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等电点识别的纳滤分盐工艺确认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吸尘式气动打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