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太阳能驱动照明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44494.3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6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侯文宝;田国华;刘伟;张丽娟;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32205 | 代理人: | 周淑淑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数控太阳能驱动照明电路,太阳能电池组(1)的输出端连接DC/DC变换电路(2)输入端,DC/DC变换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组(3)的输入端,蓄电池组(3)的输出端连接照明电路(4)的输入端,照明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光源输出模块(5)的输入端,光源输出模块(5)的输出端连接照明灯;所述的数字信号控制器(6)的一端连接DC/DC变换电路(2),数字信号控制器(6)的另一端连接照明电路(4);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利用大自然中最宝贵的太阳能,能够将太阳能充分转换为电能,供照明电路照明使用,结构简单。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太阳能 驱动 照明 电路 | ||
【主权项】:
一种数控太阳能驱动照明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组(1)、DC/DC变换电路(2)、蓄电池组(3)、照明电路(4)、光源输出模块(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1)的输出端连接DC/DC变换电路(2)输入端,DC/DC变换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组(3)的输入端,蓄电池组(3)的输出端连接照明电路(4)的输入端,照明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光源输出模块(5)的输入端,光源输出模块(5)的输出端连接照明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字信号控制器(6),所述的数字信号控制器(6)的一端连接DC/DC变换电路(2),数字信号控制器(6)的另一端连接照明电路(4);太阳能电池组(1)的管脚1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电感L1的一端,太阳能电池组(1)的管脚2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芯片U1的管脚4,所述的芯片U1的型号是DSPIC33F,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二极管VD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管脚1、电容C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VD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后接地;芯片U1的管脚2、芯片U1的管脚3串联电容C6后接地,芯片U1的管脚5分别与芯片U2、芯片U4连接;芯片U1的管脚5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管脚7串联电阻R9后与场效应管VT4的管脚a连接,场效应管VT4的管脚c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管脚8串联电阻R8后与场效应管VT3的管脚a连接,芯片U1的管脚9分别与场效应管VT4的管脚b、电阻R11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管脚10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管脚11串联电阻R5后与场效应管VT2的管脚a连接,场效应管VT2的管脚c串联电阻R6后接地,场效应管VT2的管脚b分别与电感L1的另一端、二极管VD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VD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场效应管VT3的管脚b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VT3的管脚c分别与二极管VD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VD3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的一端、芯片U3的管脚1、场效应管VT5的管脚b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3的管脚2、芯片U3的管脚3连接后接地,芯片U3的管脚5与场效应管VT5的管脚a连接,芯片U3的管脚6与场效应管VT5的管脚c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场效应管VT4的管脚b、场效应管VT5的管脚c连接蓄电池组(3);蓄电池组(3)设计为温度可控制的;芯片U2、芯片U3、芯片U4均为数字温度传感器,型号为DS18B2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94449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阴阳极板
- 下一篇:异形金属粒子导电胶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