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分析人工气顶形成规律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76358.4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426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03 |
发明(设计)人: | 常元昊;姜汉桥;李俊键;胡锦川;马康;张振涛;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分析人工气顶形成规律的实验装置,包括注入系统、注入口、玻璃微珠、玻璃板、LED光源、固定装置一、采出口、流体分析系统、固定装置二、显微镜控制系统、可移动电子显微镜、数据处理系统、红外热像仪、红外线发射板、上端盖以及下端盖。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中,两块玻璃板被固定装置一固定,玻璃板间充填有玻璃微珠;在上端盖下侧和下端盖上侧均安装有LED光源;注入系统与注入口相连,流体分析系统与采出口相连;在上端盖左侧连接有固定装置二,显微镜控制系统连接有可移动电子显微镜,同时,显微镜控制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相连;在两玻璃板右侧有一红外线发射板,在两玻璃板另一侧,设有与数据处理系统相连的红外热像仪。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分析 人工 形成 规律 实验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分析人工气顶形成规律的实验装置,包括注入系统(1)、注入口(2)、玻璃微珠(3)、玻璃板(4)、LED光源(5)、固定装置一(6)、采出口(7)、流体分析系统(8)、固定装置二(9)、显微镜控制系统(10)、可移动电子显微镜(11)、电源线一(12)、数据处理系统(13)、电源线二(14)、红外热像仪(15)、支架一(16)、红外线发射板(17)、支架二(18)、上端盖(19)以及下端盖(20),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中,两块玻璃板(4)被固定装置一(6)固定在上端盖(19)和下端盖(20)之间,在玻璃板(4)之间充填、压实有玻璃微珠(3),并对玻璃板(4)四周进行密封,在上端盖(19)下侧以及下端盖(20)上侧均安装有LED光源(5),同时,注入系统(1)与上端盖(19)上方的注入口(2)相连,流体分析系统(8)与下端盖(20)下方的采出口(7)相连;在上端盖(19)左侧连接有固定装置二(9),用以固定显微镜控制系统(10),显微镜控制系统(10)下方连接有可移动电子显微镜(11),同时,显微镜控制系统(10)通过电源线一(12)与数据处理系统(13)相连;在两玻璃板(4)右侧有一红外线发射板(17),由支架二(18)支撑,在两玻璃板(4)另一侧,安装有红外热像仪(15),由支架一(16)支撑,红外热像仪(15)通过电源线二(14)同样与数据处理系统(13)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17635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托盒成型检测机构
- 下一篇:用于分光光度计微量样品测定的池槽复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