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53366.7 | 申请日: | 201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98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7 |
发明(设计)人: | 郑利祥;郭中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科集团杭州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6;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该装置的主体为一箱体,该箱体外设有待处理水进水管和出水管,以及设置在箱体底部的排泥管,该箱体内分隔成进水配水区、混凝反应区、澄清配水区、澄清区、导泥区、污泥聚集区和出水区,导泥区和污泥聚集区位于箱体轴心处且导泥区位于污泥聚集区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在澄清配水区,向含悬浮物的高浊度废水投加重辅介质,经充分水力混合,伴随絮凝过程形成以重辅介质为晶核的微絮团,利用微絮团所含重辅介质的重力沉降性,加速絮凝体的形成与沉淀,提高了后续清澄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澄清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该装置的主体为一箱体,其特征在于:该箱体外设有待处理水进水管(1)和出水管(13),以及设置在箱体底部的排泥管(7),该箱体内分隔成进水配水区(A)、混凝反应区(B)、澄清配水区(C)、澄清区(D)、导泥区(E)、污泥聚集区(F)和出水区(G),导泥区(E)和污泥聚集区(F)位于箱体轴心处且导泥区(E)位于污泥聚集区(F)的上方,澄清区(D)位于导泥区(E)和污泥聚集区(F)的两侧,混凝反应区(B)位于澄清区(D)的下方且两者由倾斜设置的不透水隔板(14)隔开,不透水隔板向内倾斜使澄清区的污泥与水分离后沿不透水隔板进入污泥聚集区;待处理水进水管(1)与进水配水区(A)连通,混凝反应区沿程始端与末端分别设有混凝进水孔(2)和混凝出水孔(8),进水配水区与混凝反应区之间通过混凝进水孔连通,混凝反应区内由竖直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波纹板(3)分隔成折流的水流流程组成,波纹板(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不透水隔板(14)和箱体底部固定,相邻波纹板组成空间的每个沿程转弯处底部均设有与排泥管相连的排泥孔(17);澄清配水区与进水配水区分别位于箱体的两端,混凝反应区与澄清配水区之间通过混凝出水孔连通;澄清配水区与澄清区之间通过带有透水孔的澄清布水板(4)分隔,澄清区与出水区采用带有透水孔的出水集水板(11)隔开,出水管(13)与出水区(G)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科集团杭州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煤科集团杭州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15336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麦茶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吸污车移动分布式转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