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非接触型漏电检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41022.4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404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杨科科;王臻卓;范乐;魏宏飞;李名莉;张娓娓;冯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地址: | 47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非接触型漏电检测器,包括线圈L1、二极管D1、二极管D2、芯片IC1和电位器RP1,所述线圈L1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和电容C1,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阳极和线圈L1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和芯片IC1的引脚3。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非接触型漏电检测器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实用感应线圈作为电磁场检测元件,能够准确的检测漏电情况,并且还设置了多级LED显示,对漏电强弱进行直观的指示,因此具有安全有效、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接触 漏电 检测器 | ||
【主权项】:
一种便携式非接触型漏电检测器,包括线圈L1、二极管D1、二极管D2、芯片IC1和电位器RP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L1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和电容C1,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阳极和线圈L1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和芯片IC1的引脚3,芯片IC1的引脚1连接电阻R1和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电容C3、二极管D5的阳极、二极管D6的阳极、二极管D7的阳极、电源VCC和芯片IC1的引脚3,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阻R2、电阻R3、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2的一个固定端、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阴极、芯片IC2的引脚2、芯片IC2的引脚4和芯片IC2的引脚8,芯片IC1的引脚4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位器RP2的另一个固定端,芯片IC2的引脚15连接二极管D7的阴极,芯片IC2的引脚16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芯片IC2的引脚17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芯片IC2的引脚6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和芯片IC2的引脚7,所述芯片IC1的型号为LM321,芯片IC2的型号为LM391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14102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轴器
- 下一篇:一种电解电容的在路测试装置